10月11日上午,昌樂二中全體師生齊聚西操場,隆重舉行第七周升旗儀式。馮建會副校長作主題為“悅納自我健康成長”國旗下演講。
迎國旗
升國旗
行注目禮
馮建會副校長作國旗下講話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悅納自我,健康成長”,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與大家交流。
一、自我接納
世界上找不到相同的兩片樹葉,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也有不足。自我接納首先應該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現狀,包括自己的水平、愿望,同樣也寬容地對待他人的弱點和問題,其次能真實地對待自己的情感,坦誠地說出自己的感受,不掩飾自己。自我接納是一個人不斷成熟、對自己和世界有更加深刻了解的過程。接納不是安于現狀、自暴自棄,接納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的改變才能實現接納的意義。當我們了解了事物的本質,就會知道每一個人都像是陽光下的植物,是渴望成長的。生命只有不斷地向前走,才能找到它的價值和意義。
二、為自己設置合理的期望
期望是指人們對某樣東西提前勾畫出的一種標準,達到了這個標準就是達到了期望值。我們想要做的事,有一個期待的結果,如果能夠達成,那么我們的內心就能得到滿足。然而生活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這也就使我們容易失望。每個人都會有特定的心理慣性,如果自己的預期不能被滿足,就會產生消極情緒。因此,設置合理的期望對于每個人非常重要,它能夠激發我們前進的動力,也能夠讓我們的內心得到滿足,心情愉悅。合理期望是基于自己現有水平跳一跳能夠得著的標準。要避免幾種誤區:一是將別人的水平當做自己的期望;二是盲目放大,不切實際;三是期望值過低,起不到激勵作用。
三、培養成長型思維
行為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提出固定型思維和發展型思維兩個概念,用一個故事形象的說明:有一棵蘋果樹,在第一年它結了10個蘋果,9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個。對此,蘋果樹憤憤不平,于是自斷經脈。第二年它結了5個蘋果,4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個。這棵蘋果樹心理平衡了,因為他認為: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
故事還可以是這樣,第二年,它結了個果子,被拿走90個,自己得到10個。第三年結0個果子,被拿走個,自己得到的就不僅僅是翻了一番。其實,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蘋果樹在成長,這就是成長型思維。一個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成功來自努力和奮斗,會在挑戰中茁壯成長,并將困難和失敗視為成長的機會。相反“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智力和才能是靜態的、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挫折或失敗是缺乏智力的證據。
培養成長型思維我們可以做以下幾個嘗試:
把“這對我來說太難了,根本沒法理解,”變成“只要把我漏掉的、忽略的找出來,肯定能搞明白”;
把“我的能力達不到,只有放棄了”,換成“問題沒有方法多,此路不通,換個方法就好了”;
把“我做錯了,我很沮喪。”換成“雖然這次錯了,但以后我就知道這么做是錯的;
把“我做得足夠好了,已經達到我的上限了。”換成“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也許再努力一些,我就能再提高一點兒。”
四、學會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簡稱NVC,是由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提出的,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為全球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領域非暴力解決沖突的最佳實踐之一。它能夠很好的幫助我們處理人際關系和突發事件。主要包含四個過程:
1.區分觀察和評論,能夠不帶預設地仔細觀察正在發生的事情,并具體指出正影響我們的行為和事物;
2.區分感受和想法,能夠識別和表達內在的身體感覺和情感狀態,而不包含評判、指責等;
3.體會與正發生的事情相關的所有人共通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
4.提出具體、明確的請求,要確定是請求而非要求。
希望大家都能夠掌握這種溝通方式,讓溝通變得簡單明了,讓我們的人際關系變得陽光適恰。
老師們、同學們,一個合格的新時代公民生應該是幸福生活的創造者,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前提,今天我講的主要是心理方面,此外,運動能夠讓我們擁有強健的體魄,并促進多巴胺分泌,使我們感到愉悅,合理膳食能夠為我們的學習和活動提供充足的能量。只有身體、心理、飲食均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本周我們將組織體育美食節,希望老師們和同學們積極參與。
最后,祝老師們、同學們生活幸福,身體健康。謝謝大家。
通訊員:王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