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村、進城,這一條人生軌跡,是郝紅紅自初中畢業便開始奮斗的人生方向。
離城、回村,這一條創業的弧線,也是而立之年后的郝紅紅謹慎考慮后再次做出的選擇。
曾經都市追夢,現在回鄉折騰,郝紅紅覺得每條路都是當下最好的時機。
當年,初中畢業的她憑著踏實肯干在企業好不容易站穩腳跟,年便一個月收入近元,小兩口加起來的收入雖可觀,卻總覺得心里缺了點什么。恰遇此時,村里開建高溫大棚,小兩口一合計,決定回老家庵上湖搞大棚種植。
三年多時間過去,伴隨著山東濰坊昌樂庵上湖的發展,郝紅紅接待的游客越來越多,種植的蔬果價位越來越高,收入也隨之水漲船高。這個熱心開朗、樸實愛笑的“村姑”說自己走對了路,雖說開始跟土地打交道,但她依然走在潮流的前端。郝紅紅的每一步,置于返鄉創業的大背景中,無意間便把個人奮斗和鄉村振興自然連在了一起。
重返田間:“農二代”返鄉務農
田間忙碌的郝紅紅
站在自家千禧小西紅柿的大棚里,聞著來自田野的清香,郝紅紅心情不錯。
“正月里果子就下來了,采摘10元一斤,這個大棚雖然不及五彩椒棚大,但游客多、價位高,賺錢一點也不少。”
時間回到3年前,郝紅紅沒有這樣的自信。“剛回來的時候,心氣很高,心想不就是種地嘛,又沒什么技術含量。一下地才發現,自己什么都不會。”郝紅紅意識到,做農業必須沉下心來,找對方法。
向父母討教、跟專家學習,黃瓜、西紅柿、五彩椒……各式各樣的蔬果在郝紅紅手下都綻開了笑顏。像大多數質樸的農民一樣,郝紅紅的父母幾乎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給了土地。“辛苦錢,萬萬年。”父親這么說的時候,郝紅紅總是點點頭,可她不打算重復父親的人生軌跡。
活絡的郝紅紅,能和每個前來采摘的游客混熟到互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