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鄌郚小學張登高:龍海公園
2.王嶺小學付愛玲:灑向學生都是愛
3.行知雙語學校周琳琳:讓研究成為一種幸福
一鄌郚小學張登高:龍海公園
近日,社區義工(濰坊)聯合會的愛心人士再次來到座落于馬駒嶺下的昌樂縣鄌郚鎮中心小學,在這個寒冷的冬季,將愛心和溫暖送給22名家庭貧困的學生;顒咏Y束后,組織參觀馬駒嶺龍海公園。
冬日,午后,暖陽;驅車前行,一路坡。
新砌的水泥路,幾株人工栽種的松樹。順著路旁溝崖蜿蜒,全是挺直的白楊樹,樹枝一順的朝上收攏。初冬的季節,薄顏清瘦。樹皮在冬陽的照耀下,泛著青光。幾只喜鵲在林間跳來跳去,撲棱棱的飛走了。
山門是用高大的長條巨石砌成。兩邊是兩條豎條巨石,巨石上,或刻或鏤,或陰刻或陽刻。祥云隨性飄逸,升騰,慢慢的消失在石楞的縫隙里。還有朵朵綻放的荷花,翹起的花瓣,好像一不小心就會飄落似的,輕盈自然。荷葉,隨風舞動,揚著荷葉的裙擺。幾條小龍,齊云并駕,向橫臥在山門之上的兩條巨龍,齊聚而去。一塊長條橫石,橫跨大門!榜R駒嶺龍海公園”七個大字,剛勁灑脫。給山門以畫龍點睛。一左一右兩條巨龍,怒目圓睜,龍須飛揚,龍爪躍躍欲試,龍尾擺動。呈一副飛龍在天的氣勢,蓄勢待發。四角的飛檐,像展翅的鳥翼,四角上一順排著生肖的吉祥物,高高的翹起,像要鉆入云際似的。兩座石獅威風凜凜,獠牙外漏。尖爪下卻輕撫一可愛的小石獅,栩栩如生。
拾級而上,兩邊是綠色的絲帶。隨著山勢,漸漸的伸向遠處。不遠處,林木皆是。
老遠的,金馬駒的金光,就映的瞇起了雙眼。在一座拱形的石甕上,一匹金馬遙望東海,翹起金蹄,鬃毛烈烈,昂首闊步。嶺上有廟,坐北朝南,氣勢雄偉,為大王廟,祭祀鐘將軍,八步有井,井底有金耙銀撈,為鎮廟之寶。廟前巨石,曰“望海石”,留有三個金霍霍的馬蹄印,那是金馬駒留下的。站在巨石之上,仿佛聽見金馬駒那一脈鄉思的嘶鳴!
坐在山頂涼亭的大理石條凳上,稍歇息。
腳下是大理石鋪就的荷花。周遭的山坡上,荊棘亂石,沒有雕刻的痕跡。遠處的遠山隱在薄霧處,山路像一條白色的絲帶,飄在天際間。
在冬日暖陽下,聽新建訴說馬駒嶺之美麗傳說,賞朱校所指萬畝玫瑰之愉悅風景。
掉轉車頭,花溝。
沿著蜿蜒的小路,步行約三四分鐘,一座刻有“神水”的石碑,立于一泓清泉之上。翡翠般的水面靜如處子,取水的人們排起了長隊,井然有序。問及“神水”的由來,皆說,飲此泉之水,諸如膽、腎結石之類,皆能化之。長期飲用,強健體魄,益壽延年。
舀一瓢,送入口中,清醇甘洌,有點甜。
二王嶺小學付愛玲:灑向學生都是愛
無論是物質貧乏的歲月,還是物欲橫流的年代,有多少教師用青春和生命捍衛了教師這以職業的圣潔。昔有“捧著一根草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陶行知,今有一頭栽在講臺上再也沒有醒來的戴修亭。盡管他們平平凡凡,卻豎起了萬事師表,無邊師魂,擎起了事業的燈塔。和他們相比,我感到,我們的生活其實并不清貧。
愛師甘泉,可以澆灌生命之樹:愛是春風,可以吹率心靈的荒漠;愛是一條無形的紐帶,假期師生情感的橋梁;愛是一把閃閃發光的金鑰匙,開啟教育成功的秘密。正式由于教師奉獻無私的愛,才鑄就了家是在學生心目中的崇高形象;正式教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才使他們“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有了愛,師生間才能思想相通情感交融,從而促進學生更加全面地成長,使他們在分豐富自己知識的同事,也豐富了自己的心靈,健全了自己的品格。
師愛勝于母愛。是的,母愛是偉大的,它意味著崇高的犧牲,無私地奉獻。師愛,勝于母愛,她去掉了溺愛的成分,包含了社會的要求!按盒Q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是師愛的真實寫照。
記得有這樣一副對聯:一本教案,一支粉筆,一片深情,清白為人,醫生何求多富貴;兩間半世,兩千弟子,兩袖清風,耕耘桃李,平身已是不貧窮。我想,作為教師,桃李滿園正是我們的最大愿望,為人師表,這副對聯正式我們的最好寫照。
三行知雙語學校周琳琳:讓研究成為一種幸福
(通訊員:周琳琳)時光煮雨,歲月縫花。秋葉靜美楓蝶舞,冬雪漫灑素蝶飛。微醺的北風,讓人勾起無數的記憶漣漪。
兩年前,我帶著初為人師的青澀開始了自己的教育生涯。兩年后,一塊黑板,三尺講臺已將自己完全融入了教育教學這方沃土。剛參加工作時,教育科研對我來說是完全陌生的,在迷茫困惑中我像只無頭蒼蠅,總覺得它離我十分遙遠,高不可及。直到參與了研究、感悟了研究、享受了研究,我才對教科研產生了一種更加強烈而神圣的使命感,對自己的工作也多了一份期待,多了一份動力,多了一份責任。
蘇霍姆林斯基曾在《給老師的建議》中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一些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边記得初到咱們育才雙語學校,正好趕上咱們學校的教師假期讀書交流和個人崗位目標的制定,剛開始的時候,不是很理解,認為學校就是個教書育人的地方,只要平時備好課,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就萬事大吉。但是慢慢地才發現自己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僅憑兩本書:一本教材、一本教參,年復一年的重復著昨天的故事,自己的學生勢必會成為應試教育的產品。走教育研究之路,才是身為一名老師教學的生命所在,教師的魅力所在。
結緣教科研雖才有兩年時間,但卻有一位良師益友深深地影響著我,真誠地幫助著我。她就是對教科研有著滿腔熱情的楊秀梅主任。在她的帶領下,我以積極的姿態,帶著仰慕和嘗試的心情逐漸走近了教育科學研究。主任對我來說是一位特別認真的師長,在我剛到資源中心時,她便告訴我:“咱們搞教育科學研究必須有嚴謹的工作作風和鍥而不舍的鉆勁!痹谄綍r處理學校課題時,每每遇到疑難的問題她都要反復地論證,關鍵的表述也要反復斟酌。還記得一個關于學生學習動力的課題,光是“動力源”這一名詞的界定,她為求精準,在撰寫的過程中就改了八遍之多。她的身體力行,讓我懂得了從事教育科研工作不僅需要滿腔的熱情,更要腳踏實地,克服功利,注重內需,減少形式,注重過程,力戒浮華,注重實效,達到厚積而薄發。
從這位教育科研的先行者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浸潤著,吮吸著…….在這條教育科學研究之路上,我像一個剛學步的孩子,蹣跚前行。
有人說“在游泳中才能學會游泳”,教科研的實施,是從一個假設、驗證再到推廣,或者是調查研究、經驗概括、實踐推廣的過程,它追求的是實踐中的探索,注重的是過程中的實效。只有我們去親身的研究實踐,才能感受到教科研的魅力所在。還記得自己研究的第一個個人小課題是關于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的。那時還沒有成為資源中心的一員。在學校讓我們新教師也申報個人小課題時,我的心里一陣忐忑,之所以忐忑,是因為從畢業到初踏講壇從未接觸過科研,的的確確是個門外漢。在我將《小學低年級良好書寫習慣培養的研究》課題方案制定好后,我想到的是:我行嗎?聽一些老師說搞科研是一件很耗費時間和精力的事情。我搞的研究有用嗎?以前一些老師的方案比較理論化,操作性不強,往往不能立項,更不用說結題了。當一個個的問號填滿我的腦袋,我心中的退堂鼓也是敲得直響。但是同年級組的老師都說:“路要一步步去走,事情也要一件件去干!誰也不是生來什么都會的!睕]想到我的申報書居然通過了,欣喜之余,我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課題的研究實施過程中,大膽地進行了問卷的調查,認真分析了小學生低年級書寫習慣的現狀并找出種種原因,努力去在實際中改革和嘗試,不斷摸索培養低年級孩子良好書寫習慣的新方法和新策略。經過一年的探索與思考,我的課題在學校順利的結題,這不僅是對我科研工作的肯定,也是激勵我不斷投身到教育科研的強大動力。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真正的投入到教育科研中后,我認識到教育科研如果不以“跬步和小流”的執著,是不能進行下去的。在教學之余,我及時加強理論充電,認真學習和翻閱大量有關教育科學研究的相關資料。在很多個夜晚,夜深人靜之時,我在伏案撰稿,在父母都已睡下時,我在統計數據……踏過一路的荊棘,終于看到了花瓣上晶瑩的露珠。當我參與的省市課題順利結題時,當我參與的國家級課題順利開題時,當我撰寫《風景這邊獨好》發表在《濰坊教育》上時,當學校推薦我去參加山東省的論文寫作培訓時,我明白:教育研究的道路上,我在快速地成長著。
兩年的工作行色匆匆,成果也尚不夠豐厚。但我已充分相信這項工作的價值。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這是一條引導老師走向成長的幸福之路。是的,我希望年輕的自己,能夠在這條成長之路上一直幸福下去!
北京治白癜風專業的醫院白癜風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