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書法家張懷江老師為本刊題寫刊名
★主編:福在福山
執行主編:沈默
★作者文檔孫克重,從事新聞、文字工作多年,文章散見于各級各類報刊雜志和《文學微刊》《齊魯文學》《膠東文藝》《作家故事》《現代作家文學》等文學平臺。
多彩的秋天美麗的季節(散文)
克重(山東昌邑)
時光飛逝,歲月匆匆。我的思緒還在春花秋月里沉醉著,嚴酷的冬卻步履蹣跚地走來了。大概是對秋的不舍和眷戀緣故,忽然懷想起秋天來了。站在冬的門楣回望,秋天的隧道猶如萬花筒般絢爛,多彩的秋天歷歷在目:聽,“蕭蕭梧葉送寒聲”;看,“白草紅葉黃花”;感,“天階夜色涼如水”。秋天,或溪邊漫步,或登高遠眺,美麗的景色迷亂眼眸,你的心情一定會被這美麗的秋色所陶醉。秋天,一個豐稔而多彩的季節。金燦燦的玉米、黃澄澄的谷穗、紅彤彤的高粱、白生生的棉花、黃橙橙的柿子……處處充盈著豐收的景象,處處流淌著斑斕的色彩。如果說,這是農人辛勞的結果,那么,溝壑旁,道路邊,山巒中,池塘里,綠的,黃的,紅的,白的,或花兒,或葉兒,七彩斑斕,交相輝映,這又是一種什么力量所致呢?我想,恐怕不得不說這是大自然的力量,是大自然的妙筆勾勒出了秋的輪廓,描畫出了一個多彩的世界——“昨夜西風凋碧樹”也好,“紅他楓葉白人頭”也罷,一幅幅濃墨重彩的美麗畫卷撩人心魂,動人心魄。秋天,一個繁華過后開始蕭索的季節。夏日的盎然生機漸行漸遠,繼之而來的是色彩的豐富,是純粹綠色的延展和升華,雖不再蓬勃,但卻一改了色彩的單調,平添了一些艷色和厚重。于是乎,一時間“山遠天高煙水寒”了,“霜葉紅于二月花”了。秋天是美麗的,她的一切似乎都那么美。她是一幅立體感很強的油畫,她的美是全方位的、跨越時空的,舉頭有白云悠悠,遠望有斑斕的色彩,俯瞰有野花、殘荷。也許有人不喜歡秋天,悵然于繁華過后的蕭瑟,慨嘆于生機褪去的凋零。我卻不然,對于秋我是有著別樣的情感的。行走在秋天里,一路都是風景:白晝,艷陽高照、高天流云;夜晚,月華如水、秋蟲淺唱;陌上,菊花開放、葉兒金黃。這樣的季節怎不令人向往!面對此情此景,你還會有“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感覺嗎?相信你一定會是“我言秋日勝春朝”吧。秋日,尋芳在阡陌林間,野菊花散發出誘人的芬芳,牽牛花綻開了羞澀的笑臉,蘆葦花放飛了美麗的心情……她們是自然界的嬌子,她們以頑強的生命力與大自然抗爭著,在蕭瑟秋風里傲然綻放。這是一種姿態,這是勇者的表現。你看,牽牛花婀娜著,微笑著,像是一支支美麗的“小喇叭”,盡管一場嚴霜過后就會花枯葉落,然而,她卻全然不顧,她要在這生命將盡的最后時刻盡情絢爛,給大自然留下最好的印記;你看,那潔白的蘆葦花搖曳著,飛舞著,她要用盡生命的最后一點力氣放飛心情,放飛夢想;你看,那俏麗的野菊花亭亭的,芬芳著,她是抱著“寧愿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的決心,頑強地傲霜綻放的。難怪詩人元稹會發出“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的感慨。秋是冬的前奏,盡管有些寂寥,但大可不必惋惜和落寞,因為秋去冬來春天也就不遠了,更何況即使深秋,夏的熱烈依然在延續。宋代詩人楊萬里在《秋涼晚步》中寫道:“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這靜靜的池塘、黯然的殘荷不也是很美嗎?這“最小錢”所孕育的不正是期冀和希望嗎?“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天高云淡的秋天是美麗的,一地金黃的秋天是多彩的,我喜歡秋天!聲明本文由作者聲明為原創作品,并授權本刊獨家推送,轉發請注明出處或聯系本刊應允。善意需求,可聯系本刊開通白名單。為尊重作者,維護原創,謹遵網約。
文中圖片由作者拍攝提供。若涉版權,請聯系刪除。
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