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業務專網21個,全縣余個縣直單位、10個鎮(街、區)、30個社區政務網絡全面直通; 梳理并發布了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和公共數據開放目錄,開展了大數據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應用; “智慧昌樂”無線惠民免費WiFi,覆蓋西湖公園、市民文化體育公園等5處城區公共服務場所; 為全縣多名用戶提供安全可靠的網絡信息環境……
如此繁雜的數據梳理與運作工作,均由縣大數據中心數據運維管理科的兩名90后小伙子吳珂和趙海濤完成。兩人年入職縣大數據中心(原縣智慧辦),如今在一處辦公,分別負責網絡運營與數據整合共享。從北京一家大型公司專業從事軟件開發,到更多地傾向運營維護管理,工作性質的轉變、角色的變化、思維模式的轉換等都讓吳珂有些吃不消,“在北京朝九晚五,正常上下班,沒感到特別累。但回到老家上班后,反而時常處于加班加點的狀態。”吃苦耐勞首先考驗著他,而等待他的還有更多挑戰。“記得第一次來單位,就接智慧城市項目。什么都不了解,我就向項目建設方的前輩學習,也通過遠程教學學習,同時自己看書、摸索。”吳珂告訴記者,從開始的智慧城市項目、運管中心建設到現在電子政務外網框架建成,三年的時間,他經歷了大大小小十幾個項目。通過不斷積淀,迎難而上,如今,他負責維護電子政務外網、機房管理、網絡隱患排查、設備定期調試運行等,從不成體系到自成系統,各項工作干起來游刃有余。 “有些網絡問題,從技術層面分析,完全沒有問題,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就需要多次排查,才能找出癥結所在。”吳珂表示,每一次的網絡檢測、排查都是對自己的一次檢驗,奮斗就是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好每一項職責。
趙海濤是來自壽光的小伙。在縣大數據中心,他負責數據管理、共享、開放、大數據應用等。他告訴記者,不斷學習是恒久的工作要求。 “比如路燈,以前通過手動操作開關,現在我們采用‘智慧路燈’模式,以技術提升服務,太陽落山,它自然就亮起來,太陽一照它自動關閉,還有防盜功能;手機下載專門的APP,就能單機操控電源開關,并且可以間隔開關燈,節約用電。”戴一副黑框眼鏡的趙海濤通俗易懂的講解,讓晦澀難懂的專業知識在記者聽來簡單明了。 過去一年,趙海濤忙著推進智慧幼兒園、政務服務“零跑腿”等智慧民生項目建設,推進智慧路燈、智慧國土、智慧規劃等智慧城市項目建設;建立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體系,配合濰坊市完成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建設;編制并發布縣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目錄和開放目錄。他承擔的省“教師資格認定”事項“零跑腿”試點項目,在國家發改委《關于加快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著力破解群眾辦事堵點問題的通知》中被列為典型。 “政務數據整合,是數據惠民向更高端的應用。”趙海濤表示,自己將努力提高本領,實現科技讓生活更美好的愿景。(記者張海燕)
新聞特選(戳下方標題)
1.出行丨昌樂這8條道路施工“收尾時間表”確定了
2.與您有關丨昌樂政務服務中心窗口布局調整了,小伙伴們不要跑錯(附布局圖)
3.提醒丨今天至6月30日,昌樂這個路段要封閉施工,請繞行
4.專訪丨高崖水庫庫區黨工委書記孟紅
5.一分鐘回顧丨昌樂這些地方火了
本文為昌樂縣融媒體中心“今日昌樂”原創
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今日昌樂”-
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