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朐(qú)縣,山東省濰坊市轄縣,地處山東半島中部,濰坊市西南部,沂山北麓,彌河上游。東與昌樂縣、安丘市毗連,南與沂水、沂源縣接壤,北臨淄博市、青州市;總面積平方千米,轄4個街道、6個鎮;年總人口92.萬人。年,臨朐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8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8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77億元。當然,臨朐縣歷史悠久,自古至今名人輩出,孕育了一大批棟梁之才,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介紹兩位近當代人物,他們一位是空軍中將、一位是院士。
第一位:許樂夫
許樂夫(-),山東臨朐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我軍優秀指揮員和政治工作者、空軍原副政治委員兼空軍紀律檢查委員會專職書記。年被授予上校軍銜,年晉升為大校軍銜,年被授予空軍中將軍銜。曾榮獲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許樂夫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年5月28日10時2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5歲。
許樂夫同志年10月出生于山東省臨朐縣楊善鎮大辛莊村的一個貧農家庭。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年1月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山東臨朐縣自衛團。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山東省臨朐縣自衛團情報科長,抗大一分校政治隊學員,蘇北淮海軍分區特務團二連政治指導員,獨立一團組織干事,新四軍三師十旅二十九團一營副政治教導員、政治教導員等職。在長期處于敵后的艱險環境中,他革命信念堅定,作戰英勇,先后參加了蘇北陳橋、大伊山戰斗和阜寧、高揚戰役等,為抗戰的勝利和民族的解放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東北二縱隊五師獨立團組織股股長,團政治處副主任、主任,第四野戰軍三十九軍一一六師三四八團副政委等職。在東北戰場上,他先后參加了長春線阻擊戰、四平保衛戰、三下江南戰役和年夏季、秋季、冬季攻勢以及義縣戰斗,0完成了作戰任務。在錦州戰斗和四平保衛戰中曾兩次光榮負傷。東北解放后,他帶傷隨部隊入關,進軍大西南,參加了湖南衡寶戰役和廣西戰役,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做出了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第四野戰軍三十九軍一一六師三四八團政治委員,后奉命率團直機關調來空軍工作,歷任空軍第四混成旅十團副政治委員,空軍第四師十團政治委員,空軍第八師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空軍第二十師政治委員,空軍第一軍第二政治委員,沈陽軍區空軍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北京軍區空軍政治委員,空軍副政治委員、空軍副政治委員兼空軍紀律檢查委員會專職書記。在人民空軍初創時期,許樂夫同志發揚戰爭年代的優良作風,積極探索空軍部隊政治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許樂夫同志參加革命半個多世紀以來,一貫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共產主義事業。他在戰爭年代浴血奮戰,在和平建設時期嘔心瀝血,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貢獻了畢生的精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關心著空軍的建設和發展。他襟懷坦白,光明磊落,堅決服從黨的決定,遵守黨的紀律,時刻以黨的事業為重。他實事求是,言行一致,堅持原則,公道正派。
他謙虛謹慎,作風民主,團結同志,愛護干部。他工作勤奮,作風扎實,求真務實,穩重老練。他廉潔奉公,艱苦樸素,嚴于律己,寬厚待人,嚴格要求自己的親屬、子女,處處表現出一個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深受廣大官兵的尊敬和愛戴。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是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共產主義事業英勇奮斗的一生。他的逝世是空軍的一大損失。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質和優良作風永遠值得我們懷念和學習。
第二位:馮蘭洲
馮蘭洲(.8.24-.1.29),中國科學院院士,昆蟲學家,山東臨朐人。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寄生蟲病研究所教授、所長。年畢業于山東濟南齊魯大學醫正科,并獲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授予的醫學博士學位。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年畢業于山東齊魯大學,后在北平協和醫學院寄生物學系工作。年在英國利物浦熱帶病與熱帶衛生學院進修。~曾任北平大學醫學院寄生物學系主任教授,年協和醫學院復校后回校任該院寄生物學系副教授、年兼中國醫學科學院寄生蟲病研究所所長。曾當選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他研究范圍廣,在確定中國瘧疾、絲蟲及黑熱病的主要傳播媒介方面作出突出貢獻。最早確定中國瘧疾的傳播媒介是微小按蚊();馬來絲蟲的主要蟲媒是中華按蚊();并在中華白蛉傳播黑熱病()和虱、蜱傳播回歸熱螺旋體()的機理方面有新的發現。他首先證實中華按蚊種群中的窄卵形中華按蚊,即嗜人按蚊,是馬來絲蟲的重要傳播媒介(,)。
他合并使用中藥檳榔和南瓜子治療帶絳蟲病,取得良好效果。主要著作有:“中國血絲蟲病之分布及其傳染法()”,“廈門之瘧疾及其傳染之研究()”,“中國浙江省馬來微絲蚴的中間宿主()”,“中國蚊蟲名錄()”,“通過白蛉將狗的黑熱病傳給地鼠的實驗研究()”,“用南瓜子與檳榔合并治療絳蟲之研究()”,“自然界中華按蚊傳播馬來絲蟲的研究(英文)()”,“中華按蚊傳染馬來絲蟲的進一步研究()”,“中國赫坎按蚊類群的研究()”。他還主編《中國蚊蟲描述匯編》(),《寄生蟲病學》()及《醫學昆蟲學》()三本書。
馮蘭洲一生生活艱苦樸素,能吃苦耐勞,熱愛科研工作,努力克服困難,經常深入寄生蟲病流行現場,他足跡遍及各省的代表地區,尤其是中國南方、西北和東北。他善于根據國內的實際需要選擇研究課題,鍥而不舍地鉆研。他為中國的寄生蟲病防治作出了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