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濰坊市昌樂縣紅河鎮屢屢被媒體點名表揚。
7月30日,山東省委機關報《大眾日報》在2版要聞刊發了昌樂脫貧攻堅的先進做法:昌樂縣紅河鎮用扶貧“繡花功”,交出高質量“脫貧賬”——“關鍵小事”暖人心。
文中寫道:濰坊市昌樂縣紅河鎮賈家成官村,7月23日,沿紅磚砌成的干凈“扶貧小道”走到門前,66歲的房主賈慶遠正在水泥臺邊為梔子花收拾敗葉。雨水剛過,紅磚愈加鮮艷。梔子花開五朵,香氣宜人。
“戶戶通建設時,村里給鋪了這條小道,雨天出入都不沾泥。”賈慶遠說。院中,靠近西墻的一塊地被開墾成了小菜園,青椒、豆角、茄子、小蔥等都是扶貧干部幫忙種的。
賈慶遠體弱多病,妻子患有智力殘疾。談起以前的生活環境,賈慶遠連連搖頭,“土打的墻體,屋頂下雨漏水,一側墻體還塌了一塊。孩子回家沒地方學習。”
脫貧攻堅戰打響后,年,賈慶遠家迎來了第一次硬件改造:危房翻蓋一新,還建了南屋和廁所。去年,紅河鎮為賈慶遠等貧困戶再次提升家居品質,送來排椅、茶幾、煤氣灶臺、碗櫥等家具設施……“我們在基本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基礎上,堅持把提升滿意度作為工作落腳點,從貧困戶最關心、最現實的小事著手,逐點逐面攻堅克難,用更精準的‘繡花功’,交出高質量的‘脫貧賬’。”紅河鎮黨委書記王建書說。
影響貧困戶生活質量的“小事”,是決定其是否真正盡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紅利的關鍵。采訪前,記者發現鎮文秘組組長張靜桌旁的日歷上有特殊標記,她告訴記者:“我包靠的一位殘疾人還有兩個月就到55歲了。二級精神殘疾人,55歲就可以申請發放養老金,我時刻提醒自己要記得。”
賈慶遠的女兒賈肅靜在學校交生活費和住宿費時,為了不顯其特殊,鎮上讓她自己帶錢交上,然后再將錢返給家里。在年小升初學業水平考試中,小肅靜取得了年級第一的優異成績,昌樂一中、二中初中部均向其拋出橄欖枝,但是她婉言謝絕了,她選擇留在紅河中學,希望能夠幫助照顧母親。
點擊查看報道《用扶貧“繡花功”,交出高質量“脫貧賬”“關鍵小事”暖人心》
8月9日晚,山東衛視《山東新聞聯播》播發了一則脫貧攻堅題材新聞,題目為《昌樂縣紅河鎮:“五小工作法”帶來扶貧新成效》,以紅河鎮賈家成官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賈慶遠的情況為例,談論了他這幾年的變化。
03:052個月前的6月12日,《農民日報》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