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1月份,全縣完成民生支出35.6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2.9%;實施為民服務事項件,確定重點民生項目清單兩批46項,已完成38項,完成率83%……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投資12.4億元進行教育基礎設施提升;完成村衛生室標準化改造提升處,成功創建省級健康促進縣,順利通過國家衛生縣城初評。
致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持續辦好停車、供暖、辦證、托管等民生實事,率先提高環衛工人待遇,投資8.2億元的為民服務中心投入使用,建成處村(社區)標準化便民服務站,一系列惠民措施贏得了群眾廣泛好評。
強化民生兜底保障。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清零。健全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制度,重點群體兜底保障實現全覆蓋。
今年以來,臨朐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促進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位置,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全力辦好民生實事,奮力答好新時代民生答卷。
鏡頭一
開放“小藍框”,讓群眾停車更便捷
停車難,是現代城市普遍遇到的“通病”和難啃的“硬骨頭”。臨朐縣將其確定為黨政“一把手”工程,第一時間成立“全縣開放公共場所限時免費供市民停車工作”領導小組,科學謀劃、綜合施治,全面細致做好公共場所限時免費停車工作。
5月24日,專門召開全縣公共場所限時免費停車現場調度會。幾乎同時,臨朐梳理出了全縣個停車泊位,第一批個停車位全部開放……8月1日,全縣機關單位、企業、商場、醫院、學校等場所4.7萬個免費停車泊位全部開放,實現公共場所應開盡開、能開全開。
“能夠全時開放免費停車位的,實行全時免費停車;不具備條件的,實行限時免費停車,避免‘一刀切’。”臨朐縣政府副縣長、公安局局長李琦說,爭取利用一到兩年時間,實現城區和鎮街中心區域道路、機關企事業單位、大型商超等公共場所應開盡開、能開盡開。
為讓群眾停得安全、停得有序,臨朐起草下發《關于開放公共場所限時免費供市民停車的宣傳引導方案》,全面引導市民自覺文明、規范停放車輛。對興隆路、秦池路等主次干道原有停車泊位進行提檔升級,統一設置醒目的標識標牌,對免費停車位施劃特種藍色框線,設置醒目標志標識,保證群眾一眼能看到、快速能停車。
如今,遍布全城的4.7萬個“小藍框”,已成為臨朐大街小巷的一道道靚麗風景線。
鏡頭二
完善城市交通體系群眾出行更快捷
“一條路可以改變一座城”。臨朐的實踐證明,道路是城市發展的框架,道路延伸到哪里,城市就會發展到哪里。
“該工程總投資1億多元,東起濱九線臨朐昌樂界,西至東城街道吳家廟段,路線全長20.5公里。”在現場,記者見到了縣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馬明永,他說,今年5月12日開工,8月底全線通車。
為加快推動南北城區和東西城區的雙向發展,臨朐投資6億元,新規劃建設粟山路、青年路、盤龍路、沂山路等斷頭路12條,總長度16公里。在改善城市“微循環”的基礎上,臨朐把重大交通工程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實施城區南擴戰略,投資7.6億元,新修總長度45.2公里的南二環、大南環、駢邑路南延、西環路南延“兩縱兩橫”大通道,特別是大南環建成后,將有效填補臨朐中南部地區缺少東西方向主干道的空白,提升區域交通環境。臨朐還啟動了交通大動脈濟濰高速臨朐段的建設,項目建成通車后,將大大拉近臨朐至濟南、濰坊及青島的距離。
據了解,臨朐今年投資20.9億元,新建、改建城鄉道路29條公里,成為歷史上投資和建設規模最大的基礎設施工程項目。
鏡頭三
一場與村黨組織書記的座談,讓民意更暢達
8月5日,嵩山生態旅游發展服務中心會議室內,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黃芳和26名村黨組織書記圍坐一起,就黨的建設、農村發展、疫情防控、“五清強基”、安全生產、民生保障等工作進行交流討論。
從7月25日開始,臨朐縣級領導利用兩周時間,分別深入到到全縣鎮(街、園、區)和社區,與村黨組織書記面對面,溝通思想、征求意見、指導工作,召開座談會33場,收集意見建議條。
嵩山的“鏡頭”僅僅是一個縮影。
臨朐還發動全縣1.6萬名黨員干部,開展“察民情、解民憂、促發展”大走訪活動,聚焦全縣教育、醫療、住房、出行、征地、搬遷、矛盾糾紛等一系列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具體問題,傾聽民聲“金點子”:突發事件愛心救助基金、為民服務代辦制、黨組織服務民生“故事匯”、服務民生集中行動……一個個不斷創新的服務載體使基層黨組織服務民生“度無死角”。
鏡頭四
健全環衛工人等低收入群體工資增長機制讓城市“綻放更多笑臉”
“自6月起,將一線環衛保潔人員的工資提高到每月元。”
“為每名環衛工人購買保額50萬元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每年撥專款萬元用于走訪慰問一線人員,改善工作和生活條件。”
……
這是今年臨朐圍繞突破低收入群體增收難題,健全社會保障兜底和工資合理增長機制,拿出“真金白銀”,把民生實事辦好辦實的一項重要舉措。
據了解,臨朐縣城區共有一線環衛保潔人員人,原來平均月工資只有元。針對環衛保潔人員待遇偏低,年齡大、流動性大等問題,臨朐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持續提高工資待遇,同時為環衛工人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
在民主路上,記者見到了正在清掃馬路的環衛工人孫文葉,提到“漲工資”,孫文葉臉上洋溢著大大的笑容。“縣里為我們提高了工資待遇,我們現在每月的工資漲了多元錢,再加上高溫補貼、加班補助、免費體檢等各項福利,一年就能增加一萬多塊錢,越干越有勁兒!”孫文葉說。
為消除城市居民用氣“最后一米”安全隱患,臨朐在中心城區開展天然氣軟管全面免費更新工作,把在用的塑料或普通橡膠燃氣軟管,全部更換為安全性能最高的不銹鋼波紋管,首批覆蓋中心城區5萬戶居民。
鏡頭五
小小“口袋公園”,“裝滿”歡聲笑語
“以前這里是綠化帶,進不來人,晨練很受限制。現在改造成了口袋公園,新鋪了地磚,廊架、花壇座凳、體育器材一應俱全。”在泰和家苑小區門口新建的口袋公園,晨練的市民李先生贊不絕口。
據臨朐縣市政公用事業服務中心黨委副書記孫濤介紹,泰和家苑口袋公園分3個區域,總面積1.4萬平方米。該公園原為興隆路綠化的一個區段,建成于年,改造前園路破損凹陷,地被老化、缺失,整體景觀效果較差。近年來,隨著該路段周邊泰和家苑、大觀園等居民小區開發日益完善,對休閑活動和游憩場所的優化升級成為周邊居民的一個心愿。
群眾的“問題清單”,就是黨委、政府守住人心的“履職清單”。今年以來,臨朐將實施“增綠提質、增花添彩”專項行動納入多件為民服務事項之一,在不改變綠地性質和權屬前提下,建設提升口袋公園、節點綠地22處,新栽植各類花草、喬木46.8萬株,建設綠道1.4萬平方米,讓更多道路街角融入城市大景觀之中,打造城市大花園。
“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小景大致,入眼成詩”。如今,走進臨朐,隨處可見的口袋公園和綠植花草相得益彰,因地制宜布設園路與活動區域,沿途增設成品座椅、布設小型活動場地等,實現了與周邊環境更好地融合,同時也交出了一份份惠澤百姓的“民生賬單”“幸福賬單”。
鏡頭六
公園廣場亮起來,市民心里更“亮堂”
“我們小區附近就是朐山公園,環境挺好,周圍的居民都愛去那兒休閑鍛煉。可廣場上的燈不夠亮,大伙兒晚上活動不方便,能不能給解決解決?”在臨朐開展的“察民情、解民憂、促發展”大走訪活動中,干部在走街入戶時聽到了居民對公園廣場加強燈光設備的強烈呼吁。
很快,該條建議被及時報送到東城街道管委會,管委會馬上派人到公園與具體負責的園林工作人員進行現場調研和磋商。不久之后就有施工人員到公園測量、施工、立桿,經過半個月的不懈努力,10盞嶄新的景觀大燈終于在公園亮了起來,困擾居民多年的公園照明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
“太好了,以前公園沒有燈,我們來得早回得也早。現在燈亮起來了,我們晚上吃完飯也能來打打羽毛球,跳跳廣場舞了!”東方儷景小區68歲的居民王大爺高興地說。
據了解,臨朐的公園景觀亮化提升工程以勾勒點亮“水綠橋、山廊亭”等景觀元素為主,同時兼顧公園外側邊界和園內辦公房、管理房等建構筑物夜間景象,目前已經新安裝了17套景觀大燈,4套投光燈,59套臺階燈,64套護岸欄桿燈,構筑出一幅烘托公園生態基底、映射公園文化的夜景圖,極大地豐富了市民夜間游園休閑生活。
鏡頭七
本不動產權證書,小本本里記錄大民生
7月17日,在縣不動產登記中心的大廳里,很多市民喜滋滋地前來辦理不動產權證書。
“拿到證了,我們也放心了。”王倩是縣民安街供電公司家屬院的一名住戶,她告訴記者,由于歷史遺留問題,不動產權證書一直沒辦下來,如今終于將盼望已久的不動產權證捧在了手上。
包括王倩在內正在辦理不動產權證書的市民,大多數因歷史遺留問題,房子一直未辦理不動產權證書,涉及到12個小區、近個居民用戶,成為群眾一直期盼解決的問題。
為徹底解決這個問題,臨朐積極與有關職能部門協商對接,出臺了化解土地房屋產權歷史遺留問題的實施意見,抽調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住建局、國家稅務總局臨朐縣稅務局等相關單位、科室人員組成工作專班,開展化解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上門服務活動,逐一解決了辦證所需的土地、規劃等一系列復雜問題。
“8月13日以來,我們通過延時服務、上門服務、預約服務、幫辦代辦等多種服務方式,已成功化解歷史遺留問題小區12個,發放不動產權證書本。”縣不動產登記中心副科級干部齊向前說。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臨朐組織全縣1.6萬名干部持續開展“察民情、解民憂、促發展”大走訪活動,創新推行“十必議十必看”和黨員“五比五驗”點驗制度,查堵點“把脈問診”,破難題“治病用藥”,共為群眾解決問題、難題5萬余個。
鏡頭八
“公廁”服務,24小時不打烊
近日,盡管有一絲寒冷,但來濱河公園入口處公廁方便的市民絡繹不絕。走近這座公廁,玻璃幕墻外觀上醒目地寫著“24小時公廁”,公廁內部各項設施一應俱全,新風系統、第三衛生間、防滑地墊、沖水箱等設置,打造出了“公廁革命”升級版,讓不少外賣小哥、快遞小哥以及環衛工人連贊方便。
記者采訪了解到,作為臨朐縣最早開放的24小時公廁之一,該公廁夜間來此方便的市民日均近人次,目前城區內29座公廁已實現全天候“不打烊”,大大緩解了市民夜間如廁難題。
“我們的公廁都是建立在人流量較大、建筑較為密集的區域,大大緩解了市民如廁難題。”臨朐縣環衛中心負責人劉清華介紹,臨朐縣積極貫徹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精神,在公廁新建、改造、提升上,更加注重精細化、標準化,不僅注重公廁硬件的改造升級,更注重其細節管理和人性化服務,力求公廁數量增多、布局優化、運行規范,實現全縣公廁建設管理水平大提升。
此外,為推進公廁管理市場化運作,臨朐還落實公廁專管人員,增加午間夜間值班人員29名。針對公廁中存在的設施設備陳舊、破損、殘缺等問題,按照能補盡補、能改盡改的原則,進行整改完善。
鏡頭九
僅僅40天,校舍“舊貌換新顏”
“沒想到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學校變化這么大!”一見到記者,臨朐五中的高二學生曾雯婷就訴說起學校的變化。
像臨朐五中一樣,臨朐縣大部分高中學校普遍存在校舍陳舊、基礎設施老化等問題。今年以來,臨朐堅持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投資多萬元,利用暑期空檔對臨朐一中、實驗中學、臨朐中學、五中、六中5所高中學校,實施了校園改造提升工程,還從師生的交通、生活、居住等各方面需求入手,全方位改善教育教學條件。
讓所有臨朐孩子接受到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今年臨朐的一個重要民生發力點。“今年,縣委縣政府統籌考慮教育發展和沿途群眾的需求,投資1.2億元,新建、改擴建了總里程6公里的8條道路,涵蓋4所中學、一所小學和一所幼兒園。”縣城市建設服務中心主任冀文勝說,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相關學校的交通條件。
改善教育教學條件的不止城區學校,今年臨朐共投資12.4億元,新建改擴建北苑中學、營龍幼兒園等中小學幼兒園32處,改造提升臨朐一中、臨朐五中等5所高中學校,新時代實驗學校投入使用,清華、北大高考錄取人數居全市第一。新增優質學位個,更好地滿足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推動縣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許凱/文圖
通訊員:劉明志劉瑞華
原標題:《超八成支出投向民生,臨朐兜牢民生“幸福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