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2014,国产精品免费大片,国产真实老熟女无套内射,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导航

廣州都市報

您現在的位置: 長樂鮮 > 昌樂縣新聞 > 青海路及石炭線

青海路及石炭線

發布時間:2023/3/30 15:32:32

青海路也是一條百年老路,它修建于年——年,西起普集路,東至昌樂路、孟莊路,全長米,屬市區的一條主干道。

(剛建成的青島客運火車站,源于網絡)

以前,青島市區只有兩個火車站,一個是泰安路上運送旅客的客車站(現青島火車站),一個是在普集路上運輸貨物的貨車站。鐵路由四方站分成兩條線,東邊一條通往青島客車站,西面一條通往貨車站,貨車站緊靠大港碼頭,里面有很大的貨場,進貨出貨。

(車站貨場,網絡圖)

年在孟莊路旁邊又修建了一處專運煤炭的車站,日文“煤炭”叫石炭,所以叫“石炭線”,青島人多誤叫為“十三線”。孟莊路修建于—年,與青海路、昌樂路相接至杭州路立交橋。

那時,泰安路上的客車站是臨時性的,規模很小,原來規劃是在火車站東邊建一個大型客車站,所以,日本人將火車站前的一條馬路起名叫品川町,這就是現在的青海路。

(青海路)

青海路在大港碼頭和鐵路貨車站旁邊,海上、鐵路貨物運輸需要大批勞動力,所以青海路上有一個勞力市場,隨時招募臨時工,碼頭工人、鐵路運貨工也不需要什么技術,只要有力氣就行,許多農村上來的人就到這里找活干。這些工人干活按天結賬,干一天算一天工錢,青島話叫“卯子工”。

每天一大早,許多壯年漢來到青海路上,一些工頭過來挑選工人,挑上的就帶著走。為了打工方便,許多工人就住在青海路上,這里有專門給搬運工提供住宿的馬車店,住宿通常都是大炕,一個炕可以睡一二十人。舊社會,青海路這一段是社會底層人聚集的地方,這里既有廉價的馬車店也有簡易的平民飯店、小酒館。

(來源網絡)

德國侵占青島時,修建港口和膠濟鐵路,主要靠馬車、地排車、小推車來運送沙、石等土建物料,為此,德膠澳殖民當局還專門頒布了《營生執照章程》,規定“凡拉貨之車、二把手小車、東洋車、自行車欲在青島內界各處謀生者,均宜領有營生執照”。

青島市區道路多為丘陵,上坡下坡多,青海路與其它道路相比,在市區是一條平坦的馬路,那時,由市南區到四方,進出大港碼頭火車貨場,去“石炭線”拉煤的大車都走青海路,老青島人把青海路又叫作“大車道”。許多裝卸工、大車工人在此住宿吃飯。小酒館常常客滿,里面沒有什么名菜主要是大餅咸菜、咸魚餅子之類。工人們進酒館打幾兩小酒,站在里面喝完就走。

那時,“地板車”是運貨的主力,一人拉一車,約千斤重,平路沒有問題,遇到上坡就雇人“拉崖(沿)”或兩人“盤”車,因此,各個煤店和企業都有地板車和專業運輸人員運輸煤炭。

(網絡圖)

青島解放后20年間,市區的交通運輸工具還一直是以拉大車為主,直到70年代以后大車才被“吧嗒車”淘汰,后來汽車成為交通主要運輸工具。

(吧嗒車,網絡圖)

青島石炭線多是拉煤的車,那時,青島人生火做飯,冬天燒爐子都使用煤炭,石炭線上常看到撿煤核、掃煤渣的孩子和婦女,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后,隨著煤氣電器的使用,拉煤炭的車也逐漸消失了。

(“石炭線”上的扒煤大軍,攝影/孫立)

上世紀20年代,青海路上有一個大院叫寶興里,院子里面建了一個小戲院,能容納余人,里面都是長條板凳。

年,昌濰地區的茂肘鼓(茂腔戲)藝人進入青島演出,這種戲是在農村演出的小戲種,在青島多是撂地演出。年,茂肘鼓戲班搬進寶興里戲院,是最早進入戲院演出的茂腔戲。20年代以后,京劇,以及河北梆子等地方劇種開始逐漸進入青島。

茂肘鼓是流行于山東濰坊、青島、日照等地的漢族地方戲曲,最初為民間哼唱的小調,稱為"周姑調",傳說因一周姓尼姑演唱而得名,又稱"肘子鼓"。早期茂腔戲的唱詞完全口語化唱腔單純易學,伴奏樂器簡單,容易被市民、農民所接受。青海路上的工人大都喜歡看這種戲。

解放后“茂肘鼓”改稱“茂腔”,并組建成立了青島市茂腔劇團,青海路上的寶興里可以說是島城茂腔的起源地。以后,寶興里小戲院主要演出曲藝,到50年代中期就關閉了。

(茂腔戲,網絡圖)

青海路北邊大港二路上有一塊青島火車站(客運站)預留地,一直沒建,年這里建成一處露天市場叫“新市場”,年青島華樂戲院因失修被拆除,在新市場建了臨時戲院。

華樂戲院位于中山路號,建于年德國侵占青島時期。當時小港、大窯溝附近是中國人集中居住的地方,所以,戲院的名字又叫“中國戲院”,里面先是演柳腔等地方戲,后來主演京劇。年日德戰爭爆發,日本取代德國占領青島,戲院被日本人霸占,改名叫“樂樂座”,主要上演日本電影和日本戲劇。

年,北洋政府收回主權,戲院一度歇業,恢復經營后改名為青島大戲院,戲院共有座位個。年又改稱中和戲院,年再叫華樂戲院。年被拆除,因原址沒有建設大型劇院的空間,便改建成了后來的工藝美術大樓。

青海路北邊火車站的預留地,最終取消了建火車站的計劃,年建成了青島第28中學,學校位于大港二路2號,占地面積余平方米。現在已改為青島雙語實驗學校,成為青大教育集團舉辦的具有國際化特色的民辦學校,建筑面積平方米。

(大港二路2號,原28中學)

旁邊是青島普集路小學創辦于年,年改造完畢,占地面積平方米,有14個教學班,轄屬市北區教體局,是青島市規范化學校。

(大港二路4號,普集路小學)

青海路通往大港及火車貨場經過普集路,從大橋下穿過,青島話叫“橋洞子”。

(普集路上的“橋洞子”)

以前,青海路的地勢較低,每逢下大雨,雨水會流進馬路兩邊的房子里,居民們常年承受下雨水淹之苦。年,市政府決定對青海路舊城水淹片進行改造,并列入當年青島市12件實事之一,墊高了地基,新建了一棟棟擁有現代化設施的樓房,使青海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現在的青海路)

青海路上還有兩條路值得一提,一條是青海路通往遼寧路的流亭路,有人說這是青島市最短的一條路,其實并不然,這條路長50余米,比松山支路長十幾米,所以談不上是最短的路,但店鋪平均最多,不到10戶的路上卻并列著7家店鋪。

(流亭路)

另一條是青海路通往曹縣路的青海支路,以前叫嶗山路。年青島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市區部分道路命名、更名的通告,將香港東路,向東經流清河至嶗山埡口處地段,命名為嶗山路,青海路通曹縣路的原嶗山路易名為青海支路。

(青海支路)

(青海路以東)

青海路這條百年老路,經過滄桑歲月,已煥發出勃勃生機,如今青海路以東,兩邊還在進行著大面積的工程建設,不久的將來這里會有更多的現代化建筑拔地而起,青海路將會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青島市北區西南部。

(以上圖除注明來源外,均為作者攝影)



轉載請注明:http://www.lxswo.cn/clxxw/16787.html

網站簡介 | 發布優勢 | 服務條款 | 隱私保護 | 廣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權申明 | 網站地圖

當前時間: 冀ICP備19036783號-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