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誰最美誰最累”——請看昌樂縣寶都抗疫“小故事”
閑言碎語不要講,表一表寶都巾幗和兒郎。今天,咱們直接上故事——
故事一:男女搭檔效率高
疫情防控要想做到精準發力,摸底排查出詳細情況是基礎。但是城區人口多,商戶多,人口流動頻繁,排查和管理談何容易!以寶都街道新昌社區為例,人口1.4萬戶,商戶余家。“一個社區相當于過去一個鄉鎮的規模”,有人這樣評價。
像這樣人口萬余戶的城市社區,寶都街道共有9個,除此之外還有4個農村社區。而由于歷史原因,寶都街道的干部構成,女同志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包靠新昌社區的21名機關干部和7名社區干部,也是“娘子軍”唱主角,從年前臘月二十九開始,她們每天起早貪黑進小區排查摸底。雖說鄉鎮干部,女同志干著和男同志一樣的活,但一早一晚,畢竟不安全。縣綜合行政執法局等縣直部門包靠社區后,一下子解決了這個問題。這次縣綜合行政執法局派出的都是“清一色”的男同志,與新昌社區的包靠干部們結起了排查摸底“對子”。
都說“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看來有一定科學道理。這不,縣直包靠部門和寶都街道的干部搭配組成一支支排查“小分隊”,起早貪黑,分工協作,互相抄手,迅速摸出了情況“底子”,為防控疫情精準發力打下了堅實基礎。△街道干部與縣直干部分工協作、有內有外、密切配合
故事二:“副團級”黨員守大門
寶都街道現有居民小區個,其中有物業管理的小區99個,無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個。
有物業管理的小區還好說些,但對這個無物業老舊小區,有的連個大門都沒有!如何規范人員、車輛的進出管理,成為寶都街道當前疫情防控工作的一道難題。對此,寶都街道一方面發動社會力量,物色相關人員負責老舊小區的進出管理。另一方面,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號召黨員義務參與老舊小區的疫情防控工作,退役軍人王傳東就是這些黨員中的一個。
△黨員王傳東主動上前為老舊小區進出人員登記和測體溫
王傳東現年42歲,年從陸軍某部退役,有著19年的黨齡、23年的軍齡,他退役前是副團級軍官,中校軍銜。當他得知寶都街道黨工委號召黨員義務參與老舊小區的疫情防控工作后,他馬上聯系社區“請纓”出戰。從年前臘月十二八開始,他就協助社區排查摸底情況。前幾天,當他得知有老舊小區缺少人員值守時,從正月初六開始,又主動到老鎮委家屬院看門值守。每當人員、車輛進出,他都嚴格要求登記,一一量體溫,并借機向來人宣傳疫情防控知識。
“你這副團級,可能是咱們這級別最高的門衛。”有人這樣和他調侃。
“什么級別不級別,作為黨員,就得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沖!”他這樣回答。
故事三:“心理咨詢師”有了用武地
隔離是解決疫情最快、成本最低的方式。但對于居家隔離人員,在14天里撈不著走出家門半步,著實也是件痛苦的事情,有的人也因此情緒波動較大,對隔離工作不很配合。
包靠干部劉艷艷就遇到了這種情況。“他對隔離有恐慌或焦慮情緒,其實也是正常反應,關鍵是我們應及時干預,做好心理疏導,幫助他共同度過隔離期。”劉艷艷說。
劉艷艷在工作之余,考出了“三級心理咨詢師”的資格,平時積累的知識,這下派上了用場。她主動與對方互加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