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廣電新媒體訊為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山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宣傳活動,全景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住房城鄉建設事業取得的成就經驗,
濰坊市《“廁所革命”新模式,美麗鄉村新面貌》在《筑夢新征程|建功新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住房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成就巡禮》中刊發宣傳。
“廁所革命”新模式美麗鄉村新面貌
“過去一個土坑兩塊板,三尺土墻圍四邊,臭氣熏天的老舊旱廁,現如今變成了干凈衛生的新廁所,不僅村里戶里的環境好了,連生活質量也提高了”,青州市王墳鎮崮后村村民劉明娟如是幸福地說道。
“化糞池一滿,打個電話,街道就派人開車來抽。”壽光市洛城街道韓家牟城村村民韓立道指著自家的廁所說。一眼望去,墻面四白落地,地上鋪著簡潔的瓷磚,空間干凈明亮。這是濰坊市.45萬個農戶完成農村廁所無害化改造的縮影。
“小廁所,大民生”,改廁這件“小事”,習近平總書記時時掛念心間,先后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到各地調研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也經常會問起農村廁所改造的情況,詳細詢問村民使用的是水廁還是旱廁,在視察村容村貌時也會詳細了解相關情況。民生小事情,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大情懷。
黨的十八大以來,濰坊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工作部署,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職能部門有力推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市場主體服務保障,市屬14個縣市區(開發區)農村廁所革命取得突破性進展,“濰坊模式”初見成效。
一、回顧過去,“廁所革命”為鄉村振興增磚添瓦
習近平總書記批示,萬事開頭難,要發揚釘釘子精神,采取有針對性的舉措,一件接著一件抓,抓一件成一件,積小勝為大勝。我市“廁所革命”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在逐步探索的過程中扎扎實實的向前推進。
一是試點先行。我市改廁工作始于年,在工作開展之初,受傳統觀念影響,群眾對改廁這項工作充滿質疑,不愿改、不想改,工作開展進展緩慢。面對這種情況,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會議研究對策,組織人員深入基層調研,傾聽群眾心聲,確定由衛計部門牽頭,結合愛國衛生運動實施農村衛生廁所改造工作,通過試點先行,探索切實有效的農村改廁工作機制,全市共計改造完成戶,為接下來的“廁所革命”工作推進積累了寶貴經驗。
二是積極推廣。年4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就“廁所革命”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強調“要像反對‘四風’一樣,下決心整治旅游不文明的各種頑疾陋習,推動我國旅游業發展邁上新臺階”。從年開始,借鑒前期改廁工作積累的經驗,我市改廁工作由住建部門牽頭,開始在面上推廣,每戶補貼財政資金元,其中省、市、縣三級各元。按照《山東省農村無害化廁所改造考核驗收辦法(試行)》要求,開展了建制鎮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三年行動,全市共計改造41萬戶。
三是提高重視。年,我市建立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召集人,先后組織近萬名干部到村入戶,對全市萬戶農村居民進行全面摸排,逐戶了解改廁意愿,對接廁所改造工作。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和群眾不同需求,堅持分類施策,科學選擇改廁模式。在平原地區,推廣使用三格化糞池式、雙翁漏斗式廁所,經濟條件較好的使用單戶一體化衛生廁所;在城鎮污水管網已覆蓋和適合采取整村或多戶一體化改造模式的村莊,推廣使用水沖式廁所;在山區或缺水地區,推廣使用糞尿分集式廁所。青州市、壽光市、昌邑市、昌樂縣相關經驗做法得到省住建廳的肯定和推廣。年,我市推動農村改廁與生活污水處理一體化試點項目獲“山東省人居環境范例獎”。
四是擴面普及。年,我市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要求,由住建部門牽頭,進一步優化技術和推進舉措,實施建制鎮改廁擴面、涉農街道改廁、農村公廁建設提升、農村改廁規范升級和長效管護機制建設等工作,全市共計改造37.95萬戶,個戶以上的自然村實現公共廁所全覆蓋。截至目前,我市累計完成改廁.45萬戶,占應改愿改戶數的97.6%,其中統改戶79.1萬戶(采用雙甕式改廁43.88萬戶、三格式改廁26.38萬戶、單戶一體化模式改廁5.27萬戶、納入城鎮污水管網處理2.94萬戶、糞尿分集式改廁0.6萬戶),自改戶40.4萬戶,“廁所革命”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二、立足當下,“廁所革命”努力提升群眾生活幸福感
農村“廁所革命”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防止“重建輕管”,健全后續管護體制建設,及時了解群眾新需求,改廁才能真正改到群眾心坎里。
一是摸清摸透新改廁戶意愿,做到愿改盡改。年以來,我市充分利用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