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5日訊喬官鎮位于昌樂縣中部,總面積約平方公里,轄個自然村,總人口9.1萬人,緊鄰膠濟鐵路、濟青高速、濰日高速,是連接山東半島東西部的咽喉要地,藍寶石、玄武巖、木魚石、膨潤土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曾獲“山東省木質板材產業集群”、“山東省省級生態鎮”、“濰坊市綠化示范鎮”等榮譽稱號。濰坊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四進”工作組進駐昌樂縣喬官鎮以來,立足喬官實際,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鄉村振興,與喬官鎮干部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工作成效不斷提升。
創新農業經營體系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為農服務中心是喬官鎮立足火山資源稟賦優勢和農業產業發展基礎,建設的一個新項目,模式不成熟、打不開銷路一直是企業總經理高成德的心頭大事。“四進”工作組了解到相關情況后,邀請濰坊市供銷社、市農創集團等單位來到喬官鎮,組織召開懇談會,洽談合作意向,為企業發展“把脈”;組織企業到安丘市石埠子鎮、官莊鎮于家洼村、安丘市農資公司觀摩學習“四社共建”模式,幫助企業汲取營養,學習先進合作理念......經過外出取經,自我剖析,工作組與高成德無數次的思想碰撞后,認為發揮農民與市場間的紐帶作用,就是為農服務中心的核心價值定位,通過土地集約化、種植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管理科學化、運行市場化、營銷品牌化等手段,實現農民增收、企業發展、品牌打響的目標。至此,為農服務中心“上聯下通、模式推廣”的發展思路也漸漸清晰起來。
上聯市場。充分發揮為農服務中心的信息優勢,對接北京、上海、天津乃至海外市場,依托訂單農業和標準化種植,整合火山小米、*金籽西紅柿、火山大櫻桃、板栗南瓜、甜瓜等拳頭產品,讓質優價廉的農產品擺上城市高端用戶餐桌,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質,提高種植戶收入。直接與市場聯接,可促進農業產業調整,降低種植盲目性,為農服務中心統一談判定價可最大程度地提高農產品銷售利潤,另外批量購進農資也可以降低生產成本,保證農民收入。目前,市場拓展工作已有了顯著成效,為農服務中心與市農創集團達成合作,利用農創集團社區“蔬果自提柜”銷售渠道,為濰坊市民提供優質、價廉的鮮果蔬菜,拓寬產品銷路,并已開始供貨;另外,市供銷社也將為農服務中心納入了銷售鏈條,對產品品牌進行全面包裝,提升品牌價值。
下通農戶。為農服務中心根據了解到的市場信息,指導和引導農民種什么、怎么種,帶動農民發展優勢產業,打造拳頭產品,可概括為“四統一”:一是統一標準種植,為農戶提供種苗、技術等一系列標準化服務,組織農戶按照市場需求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種植;二是統一技術指導,聘請經驗豐富的技術員為農戶免費提供種植、管理、收割全程技術指導與服務,提高農戶種植水平;三是統一產品回收,農產品成熟后,為農服務中心按合同定價上門回收,農戶不用擔心跌價、滯銷、營銷等問題;四是統一商標品牌,打造火山農業特色農產品品牌,通過商標注冊、產品包裝和廣告宣傳,提高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實現千家萬戶的農民與千變萬化的市場無縫對接。
模式推廣。為農服務中心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可有效減少中間環節,降低生產成本,提升農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通過運行過程中的不斷提升、完善,可將“喬官鎮為農服務中心模式”總結成為一套可推廣、可復制的標準化范本,應用到喬官鎮之外的其他鄉鎮,形成“建一個為農服務中心、興一項產業、富一方百姓、活一片經濟”的新局面,有效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摸清了發展路子,高成德干勁兒十足,在工作組的幫助下迅速推出一系列為農服務舉措,收獲了良好反響:
一是生活用品、農資配送到家。受疫情封村影響,部分群眾無法及時購買面粉、蔬菜及農資等物品,為農服務中心安排專人送貨上門,共配送生活用品、農資多噸,打通了配送“最后一公里”,解決了群眾日常生活及農業生產燃眉之急,贏得了廣泛認可。
二是農技培訓視頻下鄉。針對疫情期間無法聚集學習的特殊要求,聘請農業專家通過“云上智農”平臺為群眾進行小麥春季田間管理、果樹春季防病蟲用藥、測土配方施肥、新品種育苗管理等技術的線上視頻培訓,解疑答惑。截至目前共開展遠程視頻培訓12次,受訓余人次。
三是開展免費土壤檢測服務。通過檢測可掌握土壤結構和肥力狀況,按不同作物的需肥特征進行配比平衡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疫情以來已檢測多個土壤樣品,涉及余個村莊。
四是開展無人機病蟲害防控作業。有效降低用工成本、節省防控時間,目前無人機春耕噴藥作業面積已超過畝,“飛防”效率較人工施藥提高了十三倍,每畝噴藥成本降低了近一半。
另外,建設總投資10億元、占地約畝的火山農業產業示范區,探索推廣“種養轉”農業發展新模式,用*粉蟲、白星花金龜、黑水虻等昆蟲處理餐余垃圾、作物秸稈、廢棄果蔬,產出蟲干體、蟲砂、蟲油,變廢為寶,從根本上解決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中的生產生活垃圾問題,全面提升農村環境水平。
積極助力新農村建設
喬東村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從年開始,喬東村開始走工業強村興村之路,大力發展工副業,涉及板材加工、塑料制品等行業,飯店、商店、維修等各類門店和運輸專業戶蓬勃發展,如今已是遠近聞名的縣級經濟強村、經濟發展億元村。喬東村的富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經濟富裕,全村62家企業、多家經營戶,年經濟收益超億元;二是文化富足,村民尊重知識、思想開放,文明健康新風日漸濃厚。經濟和文化,像兩只強勁的車輪,有力推動喬東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路上闊步前進。
面對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四進”工作組和喬東村一道,嚴格落實防疫要求,積極創造條件幫助企業復工復產。目前,全村企業復工率%,村內各類門店等全部復工。企業外來務工人員均由各企業負責人向村委和社區統一報備人員身份、交通方式、途經路線等信息,以及相關的健康證明。企業提供統一的住宿和生活保障,各企業根據上級開工要求設立了外來人員隔離觀察室,專人負責外來人員進出廠登記、測體溫、定時消*,食堂用餐實行分餐制。在防疫措施有力保障下,企業產能迅速恢復,產品銷售國內訂單影響不大,國外訂單基本未受影響,目前沒有企業因受疫情影響出現滯銷的情況。
富起來的喬東村不斷感受著到信息化時代新知識新思潮的沖擊。他們更加感到知識和文化的強大力量,也更加渴望用更新更先進的思維和理念來促進發展,一股學習提升的熱潮在這個傳統村落里悄然升溫。年起,村里拿出專款,對考上大學的學生進行獎勵,以此倡導學習成材的村風。全體村民一致贊成,今后作為村里的一項制度固定下來。對考上大學的學生家庭,村委發放獎學金,本科0元,研究生元,博士生元,至今村委共發放獎學金20多萬元,鼓勵后生學子們到校好好學習為村爭光,將來報效國家,回饋家園。村里自建了圖書室和農家書屋,全村男女老幼勞動工作之余,讀書學習蔚然成風。
“四進”工作組深入調研思考,確定從文化、文明入手,助力喬東村的新農村建設。工作組和村委一班人共同梳理了當前村民需求和村里的困難,制定了“三個一批”幫扶計劃,即為喬東村配套解決一批文化圖書、一批健身器材、一批綠化苗木,以有益精神食糧、健康生活方式、生態宜居環境促進喬東村的新發展。在工作組多方協調下,3月29日,市林業部門分管領導帶隊到喬東村現場辦公,同意最大限度提供苗木支持,現已落實到位;4月1日上午,濰坊市新華書店副總經理李志遠將余冊20個品種的各類圖書交到了村*支部書記馮長錄手中,在場的昌樂縣文旅局分管領導也欣然表示,將在今年的“農村書屋”專項指標中為喬東村配套一批圖書;4月8日上午,濰坊市體育局*組成員、副局長王妍妮來喬官鎮喬東村調研,王局長一行實地查看了該村文化大院、龍丹湖住宅小區廣場、龍丹湖村民休閑公園3處健身活動場所,市體育局工作人員現場核查了健身器材配套使用情況,登記了相關信息,健身器材將在5月底前安裝到位。
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厚植在文化的沃土中。先進的思想理念引領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反哺精神文明建設,經濟文化相互推動,相得益彰,喬東村就是這樣一個典型案例。
一手抓防疫、一手解難題,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昌樂德潤化工有限公司是喬官鎮一家化工企業,正處于轉產升級的關鍵時期。自進駐以來,工作組一手抓防控,一手解難題,把中心工作融入企業發展,助推企業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目標。
一方面,與企業一道落實好疫情防控措施。督促企業嚴格落實《昌樂德潤化工有限公司新型冠狀病*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方案》《昌樂德潤化工有限公司疫情防護應急預案》兩項疫情防疫工作制度。定期到企業檢查廠區、辦公區、食堂、衛生間的消殺工作情況和消殺記錄,人員進入登記測溫記錄,當面指出存在問題,盯著負責人員整改。通過檢查,發現人員出入記錄不到位的情況后,工作組與企業防疫負責人建立了定期匯報制度,每天將工作記錄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