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制造業在全球的普遍覆蓋率,
中國一度被外界稱為“世界工廠”。
海爾家電、華為手機、聯想電腦等中國品牌
在海外更是有響當當的名號。
但比這更牛的是,
一些不見經傳、鮮為人知的中國鄉鎮,
正掌握著全世界某些行業的命脈
!
菏澤“棺材小鎮”:承包日本棺材需求
提起山東菏澤,國色天香、雍容華貴的牡丹往往最為人所熟知,但這里還有一個“名產”,說出來將刷新你的認知。
那就是菏澤棺材!
梁犇攝
早在年,日本東京電視臺綜藝節目《不可思議的∞世界》攝制組就曾走進山東菏澤,據該節目現場出鏡人介紹,日本人買的棺材9成都來自這個城市。
日本東京電視臺綜藝節目《不可思議的∞世界》視頻截圖
近日,記者探訪了菏澤生產棺材的“超級小鎮”——曹縣莊寨鎮。依托優質的桐木資源,該小鎮靠木材加工“發家”,吸引了不少企業在此落地生根。在多樣化的桐木制品生產中,小鎮把棺木生意做得尤為風生水起。
梁犇攝
有近三十年發展歷史的菏澤德弘木制品有限公司傳來機器加工聲,一條條流水線正在井然有序地高速運轉。
“我們原先是做木材加工,在客戶的啟發下,開始接觸棺木生產,現在主要銷往日本”,該公司總經理馮香云介紹說,公司長期組織研發團隊赴日本考察市場,了解當地消費者的喜好,包括對棺木形狀、花型以及質量等各方面的訴求。
梁犇攝
“目前,我們生產的棺木約占日本市場的25%,計劃用三年時間將市場銷售占有率提升至50%”,馮香云說,他們在日本組建團隊,深入研究當地的風土人情、文化習俗,以及市場特性和消費動向。如在櫻花季推出帶有櫻花元素的棺木。
布棺成品圖。受訪公司供圖
相關配件成品圖。受訪公司供圖
談及公司生產的棺木能長期獲得日本消費者認可的原因,馮香云說,憑借的是經得起檢驗的質量和持之以恒的求新。“我們每年投入日本市場的棺木,新品占比要達到25%。”
梁犇攝
該公司布棺車間主任王金葉稱,他們制作棺木從選材開始便要求精細,如布棺使用的布料不能有任何松皺,下料、成型、壓機、組裝等流程更是精益求精。“成品棺長寬尺寸的正負誤差不能超過兩毫米。”
梁犇攝
據曹縣莊寨鎮委員會黨委書記郭鳳氏介紹,作為全國重要的人造板生產基地和桐木加工出口創匯基地,莊寨鎮的桐木制品出口量占全國同類產品的70%以上,棺木只是眾多桐木深加工產品中的一種,在日本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未來,小鎮將依托木材加工產業招商引資,驅動創新,打造特色小鎮。”
00:37車間生產加工棺木的過程。郝學娟攝
鄌郚吉他小鎮:產品熱銷世界30余個國家和地區
山東菏澤控制了日本棺材市場,山東濰坊的這個小鎮更酷,牢牢鎖住了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電吉他行業。
位于濰坊市昌樂縣的鄌郚鎮是一個因吉他而聞名中外的“網紅”小鎮,這里是“仙樂”“勝利者”“PIY”等一大批知名樂器品牌的故鄉,被譽為“中國電聲樂器基地”。當地人不論老少,拿起吉他,就能輕彈一曲。
鄌郚鎮供圖
記者來到吉他小鎮時,被一座巨大的紅色電吉他雕塑所吸引,不禁聯想到電影《縫紉機》中的畫面,這里像影片中小城一樣,蒸騰著一種被電聲賦予的“燃”氣息。
鄌郚鎮供圖
繁忙的生產車間里,時斷時續地傳來調音旋律。上百把顏色各異、造型多樣、圖案炫酷的吉他錯落有致地懸掛在廠房的展示墻上。
趙曉攝
五十年前,誰能料到這樣一個悶頭生產民族樂器、不起眼的小鎮能在今天依靠電聲樂器火到海外。
鄌郚鎮鎮長李克鵬說,鄌郚歷史上并沒有制作樂器的傳統,樂器產業發起于上世紀70年代,當時也只是依托一家民族樂器廠,制作二胡、笛子等民族樂器。直到80年代末,一個韓國樂器經銷商在經貿展銷會上相中鄌郚樂器,與當地合資成立新企業,木吉他、電吉他才逐漸在這里誕生。
工人們在車間生產吉他。趙曉攝
此后,在繆斯樂器、百靈樂器等樂器廠的帶動下,鄌郚鎮生產吉他的規模日益擴大,名聲遠播,引大洋彼岸的訂單接踵而至。
過去鄌郚鎮的吉他企業主要為國外吉他品牌做貼牌生產,但慢慢發現這樣的模式無法實現產業進一步發展。
“我們必須要打造自己的品牌,讓產品有形有神,不可替代”,李克鵬稱,為使小鎮制作的電聲樂器獨樹一幟,他們狠抓產品質量和品牌,從規模化生產走向精工化,并通過吉他音樂節、高峰論壇等活動,讓小鎮蜚聲中外。
外國人在彈奏鄌郚鎮生產的吉他。鄌郚鎮供圖
歷經40余年發展,鄌郚現分布80余家樂器生產制造廠,年產電吉他、電貝司、木吉他、木貝司等各類樂器成品80萬把、樂器配件萬套,其中電吉他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36%,主要銷往韓國、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樂陵調味品小鎮:讓中國“調味”激活世界味蕾
“碧霞明珠,味道小鎮”,位于山東德州樂陵的楊安鎮因調料而興,這里生產的調味品占中國市場的半壁江山,被稱為“中國調味品第一鎮”。
動圖來源:楊安鎮味道小鎮宣傳片
你愛吃的康師傅、統一等方便面調料包、香辛料由這里供應。亨利、祥瑞生產的辣椒醬、火鍋底料,希望、凱奧生產的花椒油、香油,在這里誕生。飛達、龐大、樂暢等知名企業,也都坐落在此。
走進楊安鎮調味品博物館,五顏六色、味道各異、用途不一的產品散發著濃郁的調料香,一包包、一瓶瓶整齊陳列,向人們展示“舌尖上”的樂陵。
沙見龍攝
調味品小鎮盛產辣椒,賣辣椒面起家。楊安鎮黨委書記蔡文峰介紹說,小鎮的調味品產業從上世紀70年代末的簡單原材料交易,發展到如今,已形成以辛香類調味品深加工為主的全產業鏈條。現有調味品加工企業家,調味品年銷售收入突破百億元,占全國市場份額的40%以上。
車間工人正在制作生產調味品。楊安鎮供圖
龐大以原料調味品、干粉調味品、家常菜復合調味料、火鍋調味料等小包裝產品主攻山東市場;神廚以黃燜雞醬料為特色,穩居江北銷量榜首;祥瑞、騰達等辣椒醬生產企業,則在中低端市場前景良好。調味產品出口還延伸到了歐美、東南亞、日本、韓國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動圖來源:楊安鎮味道小鎮宣傳片
因采用從全國各地購買原料,進行深加工后,再對外銷往的“無米之炊”生產模式,楊安鎮一度被人們調侃為“買全國,賣全國”。蔡文峰說,如今這種模式已逐漸變為“買全球、賣全球”。“孜然、黑胡椒等原料從印度、越南、馬來西亞進口,精加工后再賣到歐美地區。”
楊安鎮用獨有的“調味”激活了世界味蕾,讓“中國味道”遠飄海內外。
這些橫掃世界市場的超級小鎮,
讓你驚艷了嗎?
快轉發起來,
讓更多身邊人了解!
編輯:韓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