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關愛學生身心健康,普及自救互救知識,助力學校健康教育,近日,昌樂縣紅十字會與城關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合開展了中小學生“急救、避險、健康教育”活動。
培訓通過“課堂集中學習——參觀健康教育基地——現場模擬心肺復蘇急救演示”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在課堂學習環節,學生集中學習了燒燙傷、溺水、觸電、中暑、擁擠踩踏、氣管異物、寵特咬傷等12種常見意外傷害的處理方法,然后現場參觀城關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市民健康教育基地,認識各種醫用模型、道具,了解嬰兒在媽媽肚子里的發育過程、人體的各個系統、如何預防近視、牙齒的發育和保護、青春期保健等,最后由急救培訓人員就心肺復蘇知識進行講解、操作和現場模擬,讓老師和同學們掌握基本的意外傷害急救知識,在出現突發意外狀況時能夠在黃金時間內進行有效救治,將傷害降最低,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進行了現場模擬操作。
人生就像旅途,一路上除了鳥語花香,還會有各種意外傷害,面對突如其來的情況,撥打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但不是一個完美的選擇。從撥打到救護車到來的過程,恰恰是意外傷害急救的黃金時間,這段時間能夠開展有效的自救互救至關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將突發意外傷害降至最低,中小學生從小掌握一些自救互救知識,對他們的人生非常有意義。
供稿:吳新功編輯:劉長青預覽時標簽不可點收錄于話題#個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