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昌樂一中年“揚帆起航,筑科技之夢”科普日活動在清泉廣場如期舉行,全校師生踴躍參加,在化學、生物、物理、技術等學科展臺前駐留參觀儀器設備,聽取老師介紹功能和使用方法,感受科學技術帶來的魅力。
本次科普日活動的主題是“揚帆起航,筑科技之夢”,內容包括學科趣味游園(化學模型建構、生物顯微鏡觀察和模型構建)、科創賽獲獎作品展覽、機器人表演、未來工程師—物理小制作等項目。活動旨在弘揚科學精神,激發科學夢想,讓同學們了解到科學小知識,培養他們創新意識和動手動腦能力,拓展知識視野,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在全校營造熱愛科學、尊重創新的環境,推動形成崇尚科學的風尚,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堅實支撐。
生物教研室展出了顯微鏡、各種微生物和DNA模型。微生物由于肉眼難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顯微鏡的發明,讓人類走進了微觀世界的大門。顯微鏡是由一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是人類進入原子時代的標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體成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儀器。顯微鏡分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現在的光學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倍,分辨的最小極限達波長的1/2,國內顯微鏡機械筒長度一般是毫米。化學教研室把復雜的化學分子教具帶到活動現場。化學模型的建構是建立在科學觀察、測定、研究所取得的資料、事實和發現的基礎之上。模型是概括、抽象和簡化了的原型。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是高中化學核心素養五個要素之一,“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方式的思維活動在科學探究中起著重大作用。同學們通過晶胞模型的自我構建,深刻體會“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要素,首先要注意不可割裂理解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其次它們都離不開科學探究和問題解決的過程。這種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學習活動是非常有意義的。物理教研室展出了感應電機等物理試驗設備。年,英國維姆胡斯創造了圓盤式靜電感應起電機,其中兩同軸玻璃圓板可反向高速轉動,摩擦起電的效率很高,并能產生高電壓。這種起電機一直沿用至今。感應起電機在靜電學的實驗中用來產生靜電高電壓,配合其它儀器進行關于導體表面的電荷分布,靜電場的電力線,尖端放電和真空管(部分蓋斯勒管或克魯克斯管)的放電等實驗。也可以獨立進行靜電感應、火花放電、尖端放電和點容器(指起電機上的萊頓瓶)的電容量的變化等靜電實驗。靜電感應起電機最基本的原理其實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摩擦生電。技術學科教研室展示了智能化機器人和物管大師等多種型號的機器人比賽項目和通用技術各種操作臺。信息技術老師向同學們介紹了比賽流程和規則,讓學生親手操作機器人,通過老師講解和實際操作,參觀學生對機器人比賽有了深入了解,隨后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使用通信技術試驗操作臺對機器人部件再加工。11日下午,科普日活動落下帷幕,我們將以此為契機,繼續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動,同時,學校將繼續從興趣入手,在科技活動中不斷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把科學教育滲透到各學科教學及各項活動中,努力把昌樂一中科學教育提高到一個新水平。預覽時標簽不可點收錄于話題#個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