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豐縣隸屬于河南省濮陽市,位于冀魯豫三省交界處,總面積平方公里,總人口72萬。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全國綠化模范縣”榮譽稱號。
一、歷史沿革
1、兩漢、三國、兩晉時期,今境屬頓丘縣(治今清豐縣城西南)、畔觀縣(治今清豐縣城南,后改觀治、衛國)、陰安縣(候國,治所在今縣城北20里許)。北齊(年--年),撤銷陰安縣入頓丘縣,之后又一并撤銷頓丘縣、頓丘郡(其地歸屬不詳)。
2、隋開皇六年(年),復置頓丘縣(治今清豐縣城西南);改衛國縣為觀城縣(治今清豐縣城南),貞觀十七年(年),省觀城縣入昌樂縣(治今南樂縣城西北,倉頡陵北側)、臨黃縣(治今范縣城南臨黃集)。大歷七年(年)復置渡州、觀城縣,同年,析頓丘、昌樂之4鄉置清豐縣(治清豐店,今清豐縣城西北),屬澶州。
3、北宋清豐縣遷今縣城,崇寧五年(年)屬開德府。北宋熙寧六年(年)廢頓丘縣入清豐縣,金皇統四年(年)改屬開州。明洪武七年(年)屬大名府。年屬大名道,年屬河北省。年屬平原省濮陽專區。年屬河南省濮陽專區,年屬安陽專區,年屬新鄉專區,年復屬安陽專區,年屬安陽地區,年屬濮陽市。
二、地名來歷
因境內有隋孝子張清豐門闕而得名。《舊唐書·地理志》:“以縣界有孝子張清豐門闕,魏州田承嗣請為縣名。”
三、風景名勝
1、單拐革命舊址。位于河南濮陽市清豐縣雙廟鄉單拐(讀shan拐)村。包括中共中央平原分局革命舊址、中共中央北方局革命舊址、兵工廠舊址、冀魯豫軍區紀念館等。年被列入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2、清豐亭。位于清豐縣城西北隅的十字路口處,于年新建,亭內置“隋張清豐孝子祠”,后塑張清豐石像。四周栽種花木,鋪小路,是瞻仰古人,教育后代的好處所。
3、普照寺。原名圓明寺,位于清豐縣城西南隅,建于唐上元元年(公元年),后改名為普照寺。建有大殿、禪房數百間。元末為兵所毀,明洪武年間修復并增建房屋二百余間。中華民國22年(公元年),曾改為中山公園,建有戲樓、假山、月牙河等,其設計典雅,彩繪秀麗,系河南省文化保護單位。
4、中華孝道文化園。位于縣城西南部,占地畝。建有張清豐雕像一尊,孝道文化博物館一處。是一個以“弘揚孝道文化”為主題的大型森林公園,一處集文化傳承、道德教育、市民休閑為一體的文化旅游觀光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