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山東省對行政區劃進行了一次較大調整,對革命年代設立的專區進行了撤并,形成了四省轄市和十一專區的地級區劃格局,這也是山東省現在十七地市的雛形(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探討的地級行政區,不包括年前革命年代設立的專區)。
此后,山東省的地級行政區有撤并,也有分離,還有四個地級行政區改了名(是指改名字,不包括像臨沂地區改為地級臨沂市這種變更行政區劃單位的情況)。與外省一些地方為了擴大名氣、發展旅游而改名不同,山東省的地級行政區主要是因為行署駐地變遷而改名,現將相關總結如下:
滕縣專區改名濟寧專區。滕州是魯西南的一顆明珠,經濟總量過千億,年在全省縣市中排名第三。滕州舊稱滕縣,明清時屬兗州府管轄。年,尼山、臺棗兩專區合并為滕縣專區,專署駐地設在滕縣。這是滕縣歷史上管轄范圍最大一次,涵蓋了今天的濟寧、棗莊以及江蘇徐州的部分地區。年,專署駐地遷到了濟寧,為了使專區與駐地名稱統一,滕縣專區改名為濟寧專區,后改為濟寧地區,年成為地級濟寧市。
說實話,滕縣專區內,兗州、曲阜、濟寧論資歷都在滕縣之上,滕縣讓出專署駐地倒也無可厚非。只是,年滕縣劃歸年輕的棗莊管轄,這其中的滋味,也就可想而知了。
滕州萊陽專區改名煙臺專區。萊陽以前叫昌陽,五代后唐莊宗李存勖為避其祖李昌國的名諱,將昌陽改名為萊陽,這個名字沿用至今,也有一千多年歷史了。說起萊陽來,老膠東人都知道,萊陽地處膠東半島腹心,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年,設立萊陽專區,專署駐地設在萊陽縣。年,文登專區又并入萊陽專區,至此,除煙臺市區外,萊陽管轄了今天煙臺、威海全境,可謂盛極一時。
年,煙臺降為縣級市,歸萊陽專區管轄,不過,專署駐地同時從萊陽遷到煙臺,為使專區與駐地名稱統一,萊陽專區遂改名為煙臺專區,后改煙臺地區,年,成為地級煙臺市。現在的萊陽已經距離當年的輝煌越來越遠,曾經這里有軍部、有大型國企、有大學,基本是一個地級市配置,底子非常好,如今卻成為山東省的財政困難縣,這落差也實在太大了。
萊陽昌濰地區改濰坊地區。現在的濰坊在古時也曾經輝煌過,但到了清朝時,地位并不高,那時濰坊的市區叫濰縣,歸萊州府平度州管轄。近代以來,是膠濟鐵路和坊子礦區使濰坊再次崛起,年濰縣解放,濰縣縣城析出設立濰坊市,同時設立昌濰專區,這里的昌是指昌樂,濰是指濰縣,因為濰縣的建制還在,縣治遷到了望留鎮(50年代遷到了寒亭)。年,濰坊市降為縣級市,由昌濰專區管轄,昌濰專署駐地也因此遷到了濰坊市。
在此后的行政區劃撤并中,昌濰專區是越來越大,年萊陽專區的平度(年劃給青島),膠州專區的高密、諸城、五蓮(年劃給日照)劃給了昌濰,年,原屬青島的膠縣、膠南(兩縣年重新劃回青島)也劃給了昌濰,昌濰地區也因此盛極一時,北到渤海,南到黃海。
年,昌濰專區改為昌濰地區,年,為了使地區與駐地名稱統一,昌濰地區改名為濰坊地區,年,改為地級濰坊市。
濰坊惠民地區改名濱州地區。現在的濱州在清代是武定府,府治設在惠民縣。民國時還曾設立過武定道,道尹也是駐惠民縣。年,設立惠民專區,專署駐地仍在惠民,管轄今天的濱州、東營地區。
這一切,在年發生了改變,專區在濱縣的北鎮建設新城區,并將專署駐地遷到了北鎮。年,惠民專區改惠民地區。年,濱縣撤縣設市,改為縣級濱州市,仍為地區駐地。年,此時距離專署從惠民遷走已經40年了,為了使地區與駐地名稱統一,惠民地區終于改名為濱州地區。年,濱州地區改為地級濱州市。
注: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