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李國欣實名舉報山東昌樂縣主官王驍,訴其為政績,逼迫雷丁汽車虛報產值46.83億,又因斷貸迫使企業停產。但是,李國欣在年用3.45億拍得黃賓虹一幅畫,從那時起做企業的心態就壞了。
李國欣作為雷丁汽車的創始人,早在年看準國家政策紅利,進入老年人電動車市場,成為細分行業的領軍企業。
年后連續三年,“低速電動車”銷量成為老大,從15萬輛飆升到28.7萬輛。直到年底,國家開始低速電動車的清理整頓,規范管理。
李國欣敏銳地看到這一行業的變化,就開始考慮轉型。他胃口大得驚人,這樣一家助動車公司能一口吃掉四川一家整車制造企業“野馬汽車”,除了魄力,還要有資金方面的底氣。
到年,雷丁新能源汽車售價不足6萬,累計銷量已經超過3萬輛。但是,不少經銷商說,去年即使雷丁汽車收到全款也發不出新車了。
從李國欣的舉報里可以得到印證,是資金出問題了。他把停產的原因歸罪于王驍,說是他讓企業斷貸,不提供背書。
其實,李國欣的扭曲心理是從年就開始了。那個時候,雷丁的老年電瓶車賣得很火,銷量已經超過20萬輛。那一年他算得上是一個有錢人。
但是,這種暴富的心態,讓他用3億多資金,拍得一幅黃賓虹的“黃山湯口圖”。
早在年,這幅畫拍價就已經是.5萬元,6年后,李國欣志在必得。這幅名畫起拍價就是萬,遞增競價是萬;叫到萬時,有一個人直接叫價1億元,接著以0萬為競價階梯。
當時時值6月,北京國際飯店舉槌場內熱情高漲,李國欣叫到3億元時,后面終于沒人跟著叫價了,加上傭金萬元,李國欣抱得名畫歸。
但是,李國欣的這樣一次拍畫行為,讓他風頭出盡,心態自然很是膨脹。不好說這3億多資金,是銀行提供的,還是他自己辦企業所得。但無論如何,作為生意人的逐利心理,想必是“物有所值”。
他買了這幅畫,肯定是要“派大用場”,才符合一個企業管理者的“追求”。那么這么貴的一幅畫,就不太可能用來附庸風雅,或者在公司某個地方掛起來充門面,甚至弘揚企業文化。
但是,如果用來送人,那就明顯心術不正了。
年,作為一個有眼光的企業經營管理者,李國欣的眼界已經超出助動車市場了,他開始有意識地考察市場和提前布局。這從后面幾年的轉型看,可以印證這一點,他是向新能源汽車進軍了。
然而,年,似乎是李國欣由盛轉衰的分水嶺。從現在看,就是資金運作,它似乎是李國欣的弱項。一個單純靠享受新能源政策紅利,祈求有關方面背書,甚至依靠銀行才能維持生產經營的,一旦資金鏈斷裂,其結果可想而知。
更有意思的一點是,有兩個“百科”詞條上,對雷丁企業的“品牌之路”的解讀意味深長。有一個平臺,詞條里單單缺的只是年;某“快懂百科”上,詞條索性“定格”在年,從年開始,就啥也不說了。
在前景看好的新能源領域里,享盡政策紅利和當地給的好處,李國欣該拿的都拿到了。
但是,這樣一個企業經營管理者,企業狀況好的時候,就動輒幾個億買一幅畫;但當經營不善,貸不出款的時候,又來怪別人,甚至用舉報的手段泄私憤,這心還真夠毒的。
那么,要請教聰明的網友了,李國欣買的那幅“黃山湯口圖”現在是成了他的私人藏品,還是到了誰的手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