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琳見習記者張梓璐
這幾天,濰坊振興焦化有限公司熱力車間的田志友被輪番表揚,因為他發現了廠區內安全生產的一個隱患,這個月底能多拿千元獎金。振興焦化第一個“吃螃蟹”,參與了昌樂縣引入的“數據化安全管控項目”,讓一線工人成為消除安全隱患“第一響應人”。此外,該企業一直投保“安責險”,排查隱患之外還有理賠兜底,抗風險能力大大提升。在昌樂,像振興焦化這樣同時享受“預防”和“兜底”的企業不在少數,這都得益于“數據化安全管控項目”和“安責險”完美嫁接,形成“預防鏈+安責險”昌樂模式。綜合近年間數據,全縣工業企業的工傷事故從年的人,下降到年的人,下降了近四成,工傷、火災等安全事故連續三年大幅下降。該做法已被中國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立項研究,多次被外省市所借鑒,眼下正在濰坊全市范圍內推廣。
人壽財險、清華大學合作項目
考察全國多個城市,最終選定昌樂做試點
安全生產責任險(簡稱“安責險”)是一種帶有公益性質的強制性商業保險。按照國家要求,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八大高危行業領域的生產經營單位均應當投保“安責險”。同時,保險公司必須為投保單位提供事故預防服務。然而,在“安責險”推行的過程中,部分保險公司缺乏有效服務模式,使“安責險”的事故預防功能未有效發揮。
“曾經,保險企業的職能往往僅限于事故前收費、事故后經濟補償,很難真正參與企業風險治理和防災防損,對安全生產推動作用不大。”中國人壽財產保險濰坊市中心支公司業務總監、昌樂支公司經理劉建秀說,保險公司想要轉換角色,就需要從事故處理的觀測者,變為事故預防的參與者。那么,保險公司該如何巧妙地“插手”企業風險治理呢?
山東日科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安全部部長王勇介紹,員工每天都在“安全生產智能預防系統”上提報安全隱患。
中國人壽財險濰坊市中心支公司發揮行業特點和優勢,落實濰坊銀保監分局、濰坊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提出的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相關工作要求,助力企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年底,昌樂縣政府、人壽財險、清華大學三方合作,共同啟動了數據化安全管控項目,將“服務節點”前移,讓保險公司不僅重“賠付服務”更注重“預防服務”,協助企業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項目開啟后,由中國人壽財險外聘專家教授培養昌樂本土培訓師和內訓師,再由他們進行放射性、迭代式人才培訓,將安全技能傳導給每位從業人員,使它們成為全員、全崗位的技能、習慣動作和工作內容,最終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
而昌樂能成為這個項目的試點,實屬不易,期間擊敗了諸多勁敵。“人壽財險北京總部的領導曾經到全國多個省市進行挑選,這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工業強市,但經過一番考察對比,最終選定了昌樂縣,這里的工業體系比較健全。”劉建秀說,期間昌樂縣政府也做了大量工作,經過多次申請,最終“拿下”該項目。
從“不愿接受”到“積極加入”
全縣已有千余家經營單位參與其中
年12月,濰坊振興焦化有限公司成為第一個參與該項目的企業。“最初打算這個企業的試點期是一年,可是當地政府尤其注重安全生產,僅僅過了半年,就擴大了企業覆蓋面。”劉建秀說,年6月,世紀陽光、元利科技、萬山集團、英軒實業、盛泰藥業和振興日升等六家龍頭企業響應號召也參與到項目中。
有了這七家龍頭企業“打頭陣”,其他一些企業也緊跟其后。“我們企業是第三批加入這個項目的,清華教授為前兩批企業的骨干進行安全培訓時,我在一邊旁聽,覺得教授講的內容非常好,這個項目的理念也很新。”山東日科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安全部部長王勇說,他立即向總經理作了匯報,總經理采納了他的意見,申請成為第三批加入該項目的企業。“公司內部挑出15名業務骨干,總經理親自帶隊參加培訓。”
當然,項目在推廣過程中,也難免遇到挫折。“我們邀請企業參與項目的時候,很多人根本不愿意面談,甚至連電話都急于掛斷。”劉建秀回憶,對方一聽是“保險公司”,本能反應就是“準沒好事、又來賺錢”。她和同事趕忙解釋,這個項目并不收費,歡迎企業都參與進來。
培訓師在生產車間里,對一線工人進行現場培訓,讓他們成為消除隱患“第一響應人”。
“還有一部分企業,知道不收費也不愿意參加,覺得安全培訓用處不大。”劉建秀感嘆,好在早期參與項目的企業有帶動性,加上政府的政策引導,項目的“實用之處”開始凸顯。已經參與該項目的企業,當一線員工安全素養提升到一定程度后,通過相關考核,就可以獲得“國壽—清華”研發的“安全生產智能預防系統”的個人賬戶和密碼,并根據實際情況上傳自己發現的隱患,成為企業數據化安全員。員工安全素養得到持續提升,還能及時發現隱患,企業發生安全事故的風險自然大大下降。另一方面,這個系統通過數據分析,能幫助企業高效率地進行危害辨識和風險評估,增強綜合管控能力,也讓管理者嘗到了“甜頭”。
一些“冷眼旁觀”的企業開始轉變,從“不愿接受”到“愿意嘗試”再到“積極加入”,項目進展也越發順利了。年12月,家規上企業陸續啟動培訓,之后,參與其中的企業日增月益。截至年4月,全縣家生產經營單位實施這一項目,有萬余名一線企業員工接受過培訓,評估排查各類風險及隱患近24萬項。追蹤最早開展數據化安全管控項目的幾家企業工傷數據,這三年時間里,每年的下降幅度在30%以上,工傷事故率降到千分之二。
一條隱患線索獎了千元
企業“真金白銀”調動工人排查隱患積極性
5月1日上午,濰坊振興焦化有限公司熱力車間的田志友發現一個鍋爐煙囪頂端的安全護欄已經腐蝕斷裂,隨時有掉落的危險,隨機熟練地登錄系統,將隱患及時上報。“幸虧發現及時,如果這個安全護欄真的掉下來,會造成嚴重損失,并影響到下游企業。”濰坊振興焦化有限公司安全環保處副處長王玉輝說,這個煙囪高米,護欄如果砸到人必然有生命危險,如果砸壞了下面的鍋爐,生產不出蒸汽,下游的用氣企業就會“緊急停車”,造成很大經濟損失。“田志友發現的這個隱患有較高價值,單位會給予他一千元獎金”。
“現在廠區里像田志友一樣,可以登錄APP的一線工人有多人,平均每人每周至少會發現一條隱患,有人能發現更多。”王玉輝說,對于工人們發現的隱患,他們會逐條分析,根據隱患價值高低給予元至0元不等的獎勵,即便是價值不大,也會給予20元、30元左右獎勵,目的就是調動工人們尋找安全隱患的積極性。
濰坊振興焦化有限公司安全環保處副處長王玉輝介紹,企業信息公示欄里張貼的內容絕大多數都與“安全生產”有關
沿著振興焦化公司的門口往里走,不遠處就是企業信息公示欄,里面張貼的內容絕大多數都與“安全生產”有關,抓制度落實、抓苗頭隱患、抓應急處置等等。“我們公司總經理帶頭查隱患,帶頭進行獎懲。”王玉輝說,公司每季度評比匯總職工辨識出的較高風險并高額獎勵,如此一來就把安全責任更好的落實到“拿扳手擰螺絲、拿鐵锨鋤土”的人身上,發動了全員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目前為止,公司已經發出獎金共計十余萬元,獎勵千余人次。”
從“視而不見”到“人人參與”
安全素養形成一種文化深植企業
時間倒回年12月份,振興焦化成為了第一個參與數據化安全管控項目的試點企業。
“來給我們授課的是國壽—清華工業大數據聯合研究中心首席技術專家葉志宏教授,培訓內容主要是‘危害辨識與風險評估’。”王玉輝至今還清晰記著四次授課時間分別為年12月3日、年1月10日、年3月31日和年4月11日,“學員”就是振興焦化30名中層管理者,經過培訓,他們掌握了危害描述的方法,對風險有了合理判斷。
除了學習如何判斷風險,他們還有一門“必修課”就是如何“教”與“授”,也就是“自己會”的前提下進一步提升,做到“會教”。在“自己會”“會教”的前提下,再實踐成長為“教的別人會、教的別人會教”。在接下來三年多時間里,公司內部形成了“老學員帶新學員”“新學員成長后再帶新學員”的可復制、迭代式培訓模式。“安全素養”就像一粒種子,在這里生根發芽,最終枝繁葉茂。
山東日科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展板介紹“安全生產數據化管控項目”,讓員工增強安全生產意識。
“以前總說‘安全生產人人有責’,實際上很多工人的安全知識和安全意識都非常有限,要么發現不了隱患,要么發現了也選擇視而不見。”王玉輝感嘆,系統培訓不僅讓參訓職工明白了什么是隱患、為什么要改,而且明白了隱患也可以明確分級,整改有輕重緩急。
王玉輝說,參與這個項目最大的感受就是“接地氣”,項目培訓實施過程簡單、靈活,適用于企業的生產模式。“授人與漁的模式保障了項目能夠扎根企業,只是可以傳承和沉淀。”他告訴記者,如今企業隱患上報和審核整改的效率明顯提高,截至目前,工人通過系統共提交隱患項,已整改項。
“預防鏈+安責險”昌樂模式成樣板
已在濰坊范圍內推廣,為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護航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已經于年9月正式實施,新的《安全生產法》將“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作為強制性要求寫入法律,但真正落實起來僅靠法律要求是不夠的。“‘安責險’的核心目標是通過專業化服務提升企業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的能力,又能夠為發生事故的企業提供兜底高額理賠保障。”昌樂縣應急管理局副局長萬邦成說,數據化安全管控項目能打造三個層面的培訓路徑,分別是:向下的放射性安全素養培訓路徑、向上的高層管理人才儲備路徑和橫向的迭代式人才培養路徑。在他看來,“數據化安全管控項目”和“安責險”充分融合,形成了“預防鏈+安責險”昌樂模式,恰好能補齊法律之外的“短板”,推動安全生產雙重預防體系建設。
“‘預防鏈+安責險’模式解決了以往安全生產培訓落實不到位、打不通從業人員‘最后一公里’的弊端,能實現多方共贏。”萬邦成說,保險機構通過深度參與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降低事故發生率,可以降低安責險理賠支出;作為安全生產管理的主體,企業節省了培訓費用和管理軟件支出,提升了工作效率;員工安全技能提升,事故防范有效,員工和周邊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才能得到充分保障。
員工在“安全生產智能預防系統”上提交的安全隱患,幫助企業及時發現問題。
“預防鏈+安責險”不僅是智慧時代大數據應用的典范,更是一項戰略性創舉,此項目的推廣使用,將對企業安全生產甚至未來人類各種生產經營活動產生深遠影響。該模式已被中國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立項研究,多次被外省市所借鑒,眼下正在濰坊全市范圍內推廣,全面提升全市安全生產管理水平,保證全市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
記者從濰坊市應急管理局獲悉,年9月28日,全市安全生產工作亮點交流暨加強外包作業安全管理會議在昌樂縣召開。會議要求各縣市區結合實際,制定安全生產數據化管控項目實施方案。實施方案要包括首批實施項目企業、時間安排、方法步驟,并確定專門的分管負責人和承擔科室,推進安全生產數據化管控項目建設,以此加強企業全員安全管理。今年年初,市應急管理局結合開展“大學習、大培訓、大考試”行動,提出年內各縣市區共計完成“0名企業內訓師”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