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樂縣堅持把方便群眾辦事作為核心要義,做好群眾“減法”、部門“加法”,著力構建“四化四跑”服務模式,打通“最后一公里”,讓企業和群眾可以就近享受優質的政務服務。
站點規范化推行“就近跑”
圍繞“建設高標準、運轉高效能、服務高質量”,對全縣10個鎮(街、區)、65個社區便民服務中心(站)開展提檔升級行動,實現標志標識、管理制度、基本事項、基本設施“四統一”。堅持“應進必進”,全面梳理企業和群眾辦件頻率、辦事習慣,將涉及群眾利益、關乎民生的民政、計生、醫保等78項業務全部納入中心集中辦公,統一制定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服務承諾、限時辦結、AB崗、延時服務等13項工作制度,實現規范高效運行。
辦理網絡化實現“數據跑”
依托山東省政務服務平臺,全面構建縣鎮村三級網上聯動審批服務體系,10個鎮(街、區)、65個社區全部建立網上站點,項服務事項全部錄入系統,并開通網上咨詢、網上查詢、網上申報、網上投訴等服務功能,建立起“前臺全科受理、材料網上流轉、后臺限時審批、統一窗口反饋”的服務模式,辦事群眾只要申報材料齊全,交由綜合窗口人員受理后,材料在部門后臺之間實現流轉,群眾只需在承諾時限內,到綜合窗口拿證即可,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同時,梳理14項高頻事項,形成《昌樂縣基層網上辦理政務服務事項清單》,明確網上辦理流程,加強業務指導,實現“不見紙質材料審批”。
服務標準化開啟“加速跑”
著重從“誰來辦、哪里辦、怎么辦、何時辦”上下功夫,建立服務標準體系、質量標準體系、工作標準體系“三個體系”,梳理形成鎮(街道)78項,村(社區)62項服務事項清單,在全縣層面統一明確事項受理條件、申請材料、辦事時限等要素,逐項編制服務指南,全面公開公示,為基層工作人員和辦事群眾提供精準規范辦事指引。全面推行“全科社工”服務模式,制定統一的服務規范,社區工作者由“專崗、專能”轉變為“全科、全能”,真正實現“一口清”導辦、“一門式”受理、“一條龍”服務。
幫辦常態化最多“一次跑”
積極開展幫辦代辦服務,創新設立綜合接待崗、郵件代辦窗口“一崗一窗口”,在鎮(街、區)、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站)設立幫辦代辦窗口,建立代辦隊伍,提供全程無償幫辦代辦服務,實現政務事項辦理的“就近辦、一次辦”。
(圖片來源:昌樂縣行政審批服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