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數說山東看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年上半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
上半年全省環境空氣質量狀況
及工作開展情況
(一)全省環境空氣質量狀況
年上半年,全省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40μg/m3,同比改善9.1%,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4.44,同比改善7.3%;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68.7%,同比改善3.1個百分點。
16市中,威海、煙臺、青島等3市環境空氣質量最好,菏澤、淄博、棗莊、聊城(后兩位并列)等4市相對較差;煙臺、濱州、濰坊等3市環境空氣質量改善幅度最大,日照、棗莊、菏澤等3市改善幅度相對較小。
全省縣(市、區、高新區、開發區)環境空氣質量中,列前十位的是:威海市榮成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文登區、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乳山市、環翠區,煙臺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萊山區、芝罘區;列后十位的是:菏澤市牡丹區,濟南市平陰縣,淄博市淄川區,菏澤市成武縣,淄博市臨淄區,聊城市臨清市,菏澤市鄆城縣,濟寧市汶上縣,泰安市東平縣、寧陽縣。
(二)工作開展情況
1.積極推進“四減四增”工作。上半年,我省傳輸通道城市轉移退出煉鋼產能萬噸、煉鐵產能萬噸。全省壓減焦化產能萬噸、產量86萬噸,壓減粗鋼產量.3萬噸,關停低效燃煤機組31臺、86.7萬千瓦,持續清理整治“散亂污”企業家,鐵路貨物周轉量.4億噸公里,同比增幅11.1%。截至6月底,全省光伏發電裝機達.5萬千瓦,同比增長45.2%,持續位居全國首位。明確了城市(縣城)和農村地區清潔取暖改造任務,青島、棗莊、東營3市成功爭取到第五批中央清潔取暖改造資金支持,目前,我省已有13個城市納入中央資金支持城市。
2.持續深化VOCs和NOx協同減排。科學精準推進VOCs治理,全省已有家企業完成VOCs治理突出問題排查整治。開展VOCs治理監督幫扶,建立問題發現、反饋、整改閉環機制,梳理總結典型案例和共性問題,推動各市“共性問題齊整改、治理水平同提升”。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發改、工信等部門印發了水泥、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方案,明確任務、細化措施,組織企業分批有序開展改造工作。持續開展新車環保達標核查工作,共檢查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生產、銷售企業83家,合計個車(機)型。發布全國首個省級地方標準《重型柴油車車載排放遠程監控技術規范》,全省共遠程監控重型柴油貨車17.49萬輛。累計抽檢柴油車9.88萬輛次,監督檢查非道路移動機械7.16萬臺次。
3.常態化開展高值區管理和遠程監督幫扶工作。創新實施“高值區管理”和“遠程監督幫扶”兩項治污監管新機制,采用“鎖定高值區域—組分解析溯源—定向精準施策”的工作模式,對污染高值區實施掐尖削峰精準防治,通過監測監控與執法監管有效聯動,實現對污染源的遠程監督和閉環管理,倒逼各類工業污染源、移動源真達標、穩達標。截至目前,向各市推送高值區分析報告5期,臭氧污染分析報告10期,臭氧污染預警8期,遠程監督幫扶問題個。
上半年全省水環境質量狀況
及工作開展情況
(一)全省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
年上半年,全省個國控考核斷面中,個水質優良,占比為72.5%,同比改善1.3個百分點。
16市中,地表水環境質量最好的3個市是:濟南、淄博、煙臺,東營、菏澤、濱州等3市相對較差;泰安、濱州、聊城等3市地表水環境質量改善情況最好,東營、濟寧2市同比反彈。
個縣(市、區、高新區、開發區)水環境質量中,最好的十個是:煙臺市經開區,濟南市南部山區、天橋區,東營市墾利區,臨沂市蒙陰縣,煙臺市牟平區、棲霞市,濟寧市泗水縣,淄博市沂源縣,濰坊市昌樂縣;后十位是:菏澤市成武縣、鄆城縣,濰坊市高密市,日照市山海天度假區,淄博市臨淄區,臨沂市河東區,東營市經開區,臨沂市羅莊區、莒南縣,菏澤市巨野縣。
(二)工作開展情況
1.強化日常和汛期水質監督管理。每月向省市黨委、政府報送全省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定期向河湖斷面超標責任市政府及河湖長發出預警、提醒,督促落實水質保障責任。適時召開視頻會議,指導各地補短板、強弱項,持續改善河湖水質。加強汛前河湖清理整治,借力河長制接續開展年度汛前河湖水質隱患排查整治行動,聯合住建、水利、農業農村、畜牧等部門召開視頻推進部署會議,督促各市按照“汛期不過、排查不停、整治不止”原則,持續做好汛期水質保障工作。截至6月底,全省已排查河湖條(段),整治問題個。
2.健全完善配套管理機制。起草《山東省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管理規定》,現正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和建議,開展全省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專項執法檢查。今年以來,全省列入國家考核的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各月水質達標率均為%。編制《山東省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實施方案》,指導全省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開展,目前,我省入河排污口規范化整治完成率已超過90%。
3.加大技術幫扶力度。組織專家對青島、東營、濰坊、日照、菏澤、濱州等市水質波動斷面開展現場調研,幫助地方發現問題隱患,形成治理方案,提供精準服務。指導煙臺、臨沂2市按照污染治理、生態保護、循環利用有機結合的思路,梳理提煉工程項目,積極申報全國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
4.落實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履行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補償資金清算。督促各市加快落實縣際橫向生態補償協議,截至5月底已完成年第四季度資金兌付工作,總額達到3.24億元。
來源/山東發布
原標題:《數說山東看發展:年上半年山東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