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宇丹
年馬上就要結束了,我想將幾名普通山東人的故事分享給你,向年道別。
今年滿幫評選出的年度十大物流能手中,有幾位山東貨主和大貨司機。他們在年的軌跡,就像一首網絡流行歌曲《用力活著》唱的那樣——生活不易,每個人都在砥礪前行。
1.總有人在難過的日子里,站著把錢掙了
12月27日下午2點,浙江溫州。33歲的馬建濤正等著5噸書本裝車,他要將這批貨拉到衢州。
公里,元運費。這個讓司機爭搶的好活兒,在于多了一筆裝卸費。馬建濤跑了4個多小時到達衢州,匆匆吃了飯,忙到晚上11點,才把5噸書本卸完,之后開了17公里,來到衢州蔬菜批發市場,找了一個角落停車,蜷在駕駛室囫圇睡了一覺。
凌晨一二點的農貿市場,是馬建濤常見的場景。他要抓緊休息,一大早要在批發市場裝上一車菜,往寧波象山送。公里,元運費,這是27日中午搶的單。
馬建濤總能搶著好單。現在干大貨司機,拼的是手速。兩個連著5G網絡的高檔手機隨時開著,單子一冒出來,2秒鐘,分析判斷決策,3秒內完成接單、免密支付。
這樣的裝備和技能,讓馬建濤成為貨運市場進入互聯網平臺時代后,總能掙著錢的那群人。
一個新手,跑了一年車,一個月流水4萬元。馬建濤的成功,都是從不成功的創業經歷中歷煉出來的。
高中畢業后,馬建濤去網吧工作,后來幫著大哥送貨,年結婚后,他在臨沂一家生產螺紋鋼管的工廠找了一份工作,當小主管,一個月多元,閑時就去附近社區廣場練攤,賣玩具,后來辭職,幾個人合伙做庫存尾貨生意,結果經營不下去。
這次打擊,把馬建濤又趕回到原來的工廠上班,過朝九晚五的日子。
馬建濤的妻子一直擺攤賣冰激凌奶茶,每月六七千收入,他的工資也慢慢漲到六七千,“養三個孩子,日子也能過下去,這日子也就這樣了。”馬建濤心想。
年春節,馬建濤的妻子出攤賣冰激凌,最高一天掙元,這一下勾起馬建濤的心思,他第二次辭職,在市區連開3家奶茶店,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次創業遭遇“熔斷”,還背了七八萬債務。
年11月,馬建濤花13萬買了一輛重汽豪沃,開始跑貨運。盡管背著債,也不妨礙他想去看林海雪原,就接了去東北送貨的單子,結果攝氏零下30度的氣溫,將油箱里的油都凍住了。
踩了幾次“坑”后,馬建濤總結出一套跑車經驗。疫情期間多地管控,很多司機停工,但馬建濤一直沒有停下油門,也沒有隔離過,他隨時在做功課,抱著手機研究各地的防疫政策。
這個時候,只要膽子大,只要能跑,會跑,就能賺到短期供需失衡的“紅利”。
最險的一次是在浙江某地,貨主催他們趕緊裝貨走,因為12點就封城了。馬建濤開著車在城里轉了七八十公里,13處高速出口,只有一個沒有封,他趕在最后一刻沖了出去。
這一年,馬建濤主要在南方跑。他很喜歡杭州,在杭州總能接到活。12月初疫情管控放開后,杭州的煙火氣馬上起來了,飯店賓客盈門,武林夜市小攤又開張了。當地城管對擺攤的市民很寬容,這讓練過攤的馬建濤對杭州充滿了好感。
蘇州、昆山是大貨司機的最愛,這里運價不高,但活多,整個城市管理對大貨司機很友好,罰款少,多跑幾趟就掙出來了。
來自大貨司機的視角,從一個側面揭示出長三角的競爭力——
年,杭州稅比高達93.6%,蘇州86.3%,這兩個在全國遙遙領先的數據,對應的是一個對大貨司機友好的城市管理,也證明這座城市經濟增長活力。較低的運價,使得這里的制造業享受到低成本物流,更具競爭力。而充沛的運力,也推動著長三角的經濟血脈流通得更快。
跑了一年車,還完2/3債務后,現在馬建濤每個月能留出10天陪妻子,出個攤,在快手分享“帶娃日常”。
馬建濤說,每月掙二三萬的感覺,和每月掙六七千的感覺太不一樣了!這個自由度很高的職業,不光滿足了兒子的“玩具自由”,老婆的“穿衣自由”,也打開了他的眼界。
疫情影響到經濟運轉,可南方人善于自救,他們總能找到各種辦法,哪里賺錢往哪去,船頭調得很快。
馬建濤用快手記錄著感悟,腦子里琢磨著南方人的“生意經”。
都說今年很難,但總有人在難過的日子里,站著把錢掙了。
誰說下一次,他不會成功呢?
2.換道!家電潮落,濰坊預制菜漲起來了
年,疫情第一年。濰坊人李玉棟拿出“拿命掙錢”的拼勁后,收獲了一個豐收年。
年上半年,單槍匹馬跑了6年貨運后,34歲的李玉棟成立了自己的物流公司,主要往濰坊各區縣運送大家電。
年底,李玉棟考慮的是轉型。
李玉棟的公司,主要承接蘇寧電器的大家電物流貨運。去年雙11,公司盈利13.6萬。今年、雙11,銷量掉下來了,但二三萬一臺的卡薩帝冰箱,一兩萬一臺的海信電視,元的小天鵝洗烘一體機,不愁賣。
蘇寧今年深陷虧損泥淖,但在濰坊,蘇寧的基本盤還在,公司的司機月收入穩定保持在一萬五左右。
但作為老板,李玉棟必須未雨綢繆。他現在最重要的是給手下司機找活,有時頗有些懷念之前不操心的日子。
李玉棟之前在濰坊英軒實業有限公司工作,這家企業在昌樂,是全球檸檬酸領軍企業,也是國內最大的酒精廠。當工人雖然安穩,但工資就三四千。年,李玉棟跳出這個“池塘”,買了小面包跑零散貨運,月收入提高到七八千,再后來,慢慢把車換成了4.2米、6.8米。
當上老板沒幾個月,河南遭遇洪災。李玉棟調度了2輛6.8米的卡車,免費為捐贈物資單位運輸救災物資,這讓他很有成就感。
但接連的不確定性,李玉棟在家電運輸行業跑了7年,他沒料到疫情會持續3年,包括蘇寧虧損,都影響到這家成立才一年多的新公司,即便它是目前濰坊最大的家電運輸物流企業。
對于未來的路子,李玉棟已經有了初步想法和動作——
濰坊制造業發達,單項冠軍眾多。臨朐的鋁型材產業集群,產能占到全省1/3。現在,他開始對接工廠,幫臨朐一家鋁合金門窗廠拉門窗。
濰坊是全國最大的蔬菜產區,搞農產品運輸,不愁貨源。
這兩年,濰坊預制菜企業發展迅速。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6.4萬家預制菜相關企業,濰坊有家相關企業,位列全國第三。這個新興行業在年新增注冊1.26萬家,成為這三年的風口行業。而家電行業在中國已到天花板,不管是制造、渠道還是物流,每一個環節競爭都非常激烈。
潮起潮落間,站在趨勢上,才能把錢掙了,換道,成為李玉棟的下一步棋。
3.這個世界,不會淘汰良心買賣
每個月,從朱婷婷這里能發出四五百車蔬菜,6.8米長,裝10噸的大貨車不停地往湖北、江西等地的大型蔬菜批發市場運送蔬菜,展現了壽光這個中國“菜籃子”的龐大輻射力。
現在,物流已完全恢復正常,但蔬菜發貨量受到影響。朱婷婷說,拉往武漢江北批發市場一車蔬菜,平常一天就批發光了,現在得兩天。西紅柿和黃瓜這樣的大路菜未受影響,但小黃瓜、苦瓜、小西紅柿等精品菜卻賣不動了,估計臘月二十后會迎來春節前的旺季。
朱婷婷的生活,只有淡季和旺季。自從干蔬菜物流后,她的生活就沒有“假期”這兩個字,每天六七點起來,沒睡過一次懶覺。
這一次,她被評為運滿滿平臺的“發貨王”,去南京領獎,到現場嚇了一跳,得獎的除了她以外,全是男人。
38歲的朱婷婷驀然發現,這些年來,她闖進的是一個男人的世界。
記得剛開始做信息中介,早上4、5點,在壽光最大的蔬菜物流園,在一排排信息部門口,她給全國各地來拉貨的司機挨個遞名片,一點點攢資源。
那時候,她才25歲,很年輕,不知道苦是什么。
現在,互聯網貨運平臺崛起,傳統信息部漸漸消失,但婷婷物流的門店一直在,客戶沒有流失一個,朱婷婷還成了運滿滿的“發貨王”。她手頭上的大貨司機、蔬菜批發商,都是合作十多年的老關系,有一個南昌蔬菜批發商,從來沒見過面,靠電話聯系雙方做了十多年的生意,彼此信任。
朱婷婷說,搞蔬菜物流,必須穩準可靠,做的是良心買賣,運菜車必須凌晨準點到達當地蔬菜批發市場,晚一點菜就不好批發了。遇到高速路上起霧或者堵車,司機會給朱婷婷打電話,半夜3、4點電話鈴響是常有的事。所以,發每一單貨都要盡心盡力,對待司機將心比心,搞砸一次,人家就不再和你做生意了。
這13年,闖進男人堆里的朱婷婷只信奉一個原則——你只有比別人更努力,才能站穩腳跟。
今年4月,疫情最緊張時,外面的車進不來,運費幾十倍地翻。朱婷婷想盡辦法調動本地運力,找車把菜運出去。
11月中旬,疫情又緊張了一波。所有來拉菜的大貨車都要到物流園后面的停車場做落地檢,辦各種手續,由貨主來領人。
有幾天特別冷,早晨5點多,朱婷婷要去檢測區幫司機辦手續,領人,露天一站就是一兩小時,人都凍透了。她覺得委屈,但必須面對。
有一次,一名東北司機晚上10點多打電話,想讓她幫個忙,去檢測區接他。這個司機并沒有接朱婷婷的單,但她接到電話后立即出門。
三年疫情過去,這些樸素的力量——信任和堅韌,正快速彌合被撕裂的供應鏈,恢復經濟活力,也讓我們在這個充滿太多不確定的時代,重新審視“良心買賣”的價值。
4.我們都在,用力地活著
30日晚上8點48分,趙輝開著車,行駛在廣州的快速路上。家,還在公里外的濱州。
他已經連續三個月在外面跑長途了。年底了,他很想搶一個到山東送貨的單子,這樣就能回家了。
28日,在廣州,趙輝連搶四個單,都失敗了。他終于決定要換個高級點的手機,這樣搶單速度快,成功率高些。
上周送完廣州的貨,他有點發低燒,嗓子疼,持續了五六天,一直窩在車里,點外賣,喝水都成問題。
疫情這幾年,趙輝主要跑廣東和江浙滬,拉汽車配件、電子配件、衣服。上周他剛在廣州和南京間跑了個來回,從廣州運汽車配件到南京,又從南京拉了一車VC泡騰片到廣州。這段時間,VC泡騰片也成了緊俏物資,前段時間他還從上海拉了一車家用吸氧機到廣州。
剛滿30歲的趙輝,正處在大貨司機最好的年齡里,高的時候一個月能掙一萬七八。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電焊工,老家山東博興有全國最大的商用廚具產業集群,市場份額占全國的40%,生產及配套企業余家,從業人員6萬余名。趙輝就是這6萬分之一,在一家廚具廠干電焊工,一個月掙多元。
但這個工作對身體有輻射,年夏,趙輝轉行干大貨司機,貸款10萬買了一輛4.2米的箱式大貨車。
跑了兩年,買車的貸款已經還清,盡管趙輝每個月能掙一萬二三,但他在花錢上一點都不像90后,每一筆都精打細算。
趙輝很小時,父親因意外事故去世,母親一個人將他和哥哥拉扯大。現在在沾化老家照顧90多歲的姥爺。趙輝的妻子在濱州一家鋁模板廠當質檢員,一個月兩千多工資,但工作清閑,能照顧孩子。
夫妻倆在濱州安了家,但買的小產權房,孩子沒法落戶,在濱州上私立學校,一年學費2萬多。現在兒子11歲了,以后上學花錢會更多。
現在,濱州房價均價多元,買一個80平米的也得60多萬。來自生活的壓力,讓趙輝的人生愿望很簡單,“房子,慢慢來。把我養的人養大,把養我的人養老,守護好一個大家一個小家,這是我現在最主要的責任。”
這幾年跑車,被人欺負的事遇到不少,光運費不結,拖著不給的,趙輝報過好幾次警,但別人有難處,他還是會伸手。
年,趙輝接到一個搬家的活兒,從廣東到湖北,多公里,運費元。這是一對50多歲的夫妻倆,沒有兒子,到廣東江門投奔女兒,幫做汽車修理的女婿看門面。后來女兒女婿離婚,老兩口在廣東待不了了,要回湖北老家。
搬家時,老倆口什么都舍不得扔,連點爐子的玉米棒子都裝在袋子里帶走,塞了滿滿一車。
老倆口身體不好,路上兩天,什么都舍得不吃,更舍不得花錢住旅社。趙輝看了不忍心,給他們買了燒雞和一些零食,在賓館開了房間,讓他們好好睡一晚。
到了湖北,老兩口付運費,掏出的是一張張零錢。趙輝實在不忍心收錢,最后拗不過老兩口,少收了元。
因為生病,大爺寡言少語。但一次出車中,趙輝意外接到大爺的電話,也沒說什么,就是問候一下。
后來,趙輝去湖北送貨時,抽空去了老兩口家,給他們捎些米面油。他們給趙輝做飯吃,像對待家人一樣。
再一次去時,大爺已經去世了。
這些生活上的點滴,趙輝都用抖音記錄下來,一頓好飯、一段風景,配上他喜歡的歌曲。
比如這首《用力活著》,這樣唱——
我們都在,用力地活著……
在自己的小賬本上,趙輝寫下——“加油”!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