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的海航萬邦大廈是一棟51層、米高的寫字樓,玻璃外墻,高端氣派。39層有一家平方米的公司,透過寬大的落地窗,可以俯瞰青島市奧帆中心。
這里曾是青島中匯盛世商貿有限公司的辦公場所,如今,室內物品基本全部搬空。只有前臺位置仍然掛著公司的紅色logo,一間屋子的地板上扔著公司的金色招牌。
一名大廈銷售人員說,這家公司去年10月合同到期后撤離得很匆忙,沒按規定拆除辦公室裝修,“甚至都沒人來拿回租房押金”。
年9月3日,青島中匯總部原辦公室內,一張中國收藏家協會單位會員的招牌被扔在地上。新京報記者馬延君攝
“天眼查”顯示,青島中匯盛世商貿有限公司(下稱“青島中匯”)成立于年3月,法定代表人劉怡。憑借“郵冊返利”模式,青島中匯一度在山東省內吸引了約一萬名中老年投資者,投資總金額約6億元,投資者中金額最高的達到上千萬。然而年7月,公司突然倒閉,劉怡至今潛逃境外。
青島中匯曾經宣稱,投資者可以從公司購買郵冊并按月領取高額利息,一定期限后,公司再以原價回購郵冊、退回本金;公司自身盈利則來自線上郵票交易。但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投資者們并沒拿到郵冊,劉怡所稱的線上郵票交易行為可能并不存在。
年9月10日,青島市市南區湛山派出所的工作人員對新京報表示,劉怡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公安機關已對其下發紅色通緝令;目前,市南區的相關案件已移交市南區檢察院。至于具體涉案人數、涉案金額,上述工作人員表示暫不方便透露。
“穩賺不賠”的郵票生意
李艷玲發覺青島中匯出事時,已經購買了大約萬元的郵冊。她一陣頭暈,心臟突突直跳:這么高端、這么正規的公司,怎么就出事了?
李艷玲今年72歲,年夏天,她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青島市市北區卓越世紀中心的青島中匯總部。她記得入口處掛著三排金色牌照,寬敞氣派的大廳里坐著排隊領取利息的老人。“太正規了,像銀行一樣。”
銷售員告訴李艷玲,公司出售各類郵冊,價格從千元到萬元不等,出售期限分別為3個月、6個月、一年,李艷玲只要選擇郵冊的購入數目與期限,付款后就能按月領取利息,穩賺不賠。“銷售員說大多數郵冊月利率為2%-4.5%,購入期限越長,利息越高。等到期限結束,所有郵冊會由公司原價回收。”李艷玲說。
按照這個利率計算,購買郵冊的年回報率可達24%-54%。比如《新中國從這里走來》典尊版郵冊每套售價0元,購入6個月的月利率為3.5%,也就是說,投資者在6個月內共可獲得利息元。但按照年央行一年期存款的基準利率1.5%計算,0元在6個月里的利息僅有15元。
李艷玲對郵票沒什么興趣,但對利息十分在意。她回家琢磨了一天,拿出一萬塊私房錢,選了3個月的購入期。她早就忘了買的是哪種郵冊,那些郵冊她自始至終都沒見過。
58歲的鄭國明是年春天加入這場郵票生意的。與李艷玲一樣,他對郵票沒有任何研究,只想要購買郵冊后的利息。
在青島中匯嶗山區分公司付款簽約時,銷售員給了他一張合同單、一張商品確認單。合同單的名稱為“商品買賣合同”,約定鄭國明以妻子名義向青島中匯購買9.9萬元的文化中國郵冊,購買期限6個月,貨款當日付清,郵冊當日交付。商品確認單上寫著,收貨人已對郵冊驗收合格,青島中匯已完全履行義務,此后的商品滅失等風險由收貨人承擔。
鄭國明以妻子名義,與青島中匯嶗山分公司簽下的商品買賣合同。受訪者供圖
鄭國明妻子簽下的商品確認單。受訪者供圖
但鄭國明和妻子根本沒拿到郵冊,甚至沒看過郵冊一眼。銷售員說郵冊由公司保管更安全,他們擔心“拿回家弄壞了”便沒再堅持。為此,鄭國明的妻子還簽了一張委托保管合同,委托青島中匯代為保管郵冊。合同上寫著,青島中匯將按郵冊價值的0.1%收取保管費,但實際并未收取。
對于鄭國明最關心的利息問題,銷售員與他約定每月元,但合同單、商品確認單上均未提及。唯一的書面依據是一句“月領元,末期加1%(元)”和6個領款日期。幾行字被寫在裝著合同單、商品確認單的白色信封上,沒有任何公司或銷售員簽章。
銷售員告訴鄭國明,按照信封上的日期過來領利息就行,“所有客戶都是這樣”。鄭國明沒再多問,小心翼翼地把信封放進包里。
“從這份合同的內容來看,利息和回購事宜都沒有出現在條款里,不受法律保護。”上海律師楊偉華說,但如果青島中匯工作人員對警方承認相關約定,投資者也共同指認有這樣的約定,那么投資者可以根據這些證據主張利息和回購。
雖然沒看到郵冊實物,合同單、商品確認單上寫的也不是事實,但從購買郵冊的第二個月起,鄭國明、李艷玲如約收到了利息。他們的疑慮消失了,購入期滿后都沒取回本金,而是繼續掏錢購買郵冊。
神秘的經營模式
“天眼查”顯示,青島中匯成立于年3月31日,注冊資本1億元,旗下設有市北、李滄、淄博、東營、濰坊等17家分公司,主要銷售藝術品、工藝美術品、紀念幣等。
張寧是年8月在青島中匯入職的,是公司某部門負責人。劉怡曾經讓她保管公司總部的倉庫鑰匙,“說里面都是郵冊,很貴重”。倉庫是財務室旁的一間小屋,里面放了幾百本郵冊,劉怡還為此雇了一名安全員。
在劉怡口中,這些郵冊是從中國郵政集團青島分公司(下稱“青島郵政”)購入的,公司和青島郵政有合作關系。年7月,青島中匯還與青島郵政簽訂了《郵政便民服務站加盟協議》,青島郵政特許青島中匯經營代售郵品業務。
對此,青島郵政的一名工作人員于年9月23日告訴新京報記者,青島中匯曾在年前從青島郵政購買過一批郵票、郵冊商品,具體時間和購買數量無法確定,“能查詢到的只有這一次交易,雙方并無長期合作關系。”
至于如何申請加入郵政便民服務站,上述工作人員稱,“到青島郵政任意線下網點咨詢,簽訂合同、繳納加盟費即可。”
在張寧的印象里,除了青島郵政,劉怡還經常獨自前往北京進貨,供貨商名為“北京盛藏文化有限公司”(下稱“盛藏文化”)。“天眼查”顯示,該公司成立于年2月,經營范圍包括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以及設計、制作、發布廣告等,公司目前已注銷。
年9月12日,新京報記者來到盛藏文化的原工商注冊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69號,發現該公司已經撤離,商鋪處于待租狀態。
無論購入郵冊的老人還是青島中匯的普通員工,誰都說不清這些郵冊的真實價值。
趙強曾在青島中匯投資20余萬元。青島中匯東窗事發后,他從公司庫房拿到了一本《巍峨紫禁城》郵冊。那是一本比雜志略小的正方形冊子,外套紅色殼子,黃色封面上印著故宮圖樣。冊子里有十幾頁紙張,分別貼著郵票、明信片、信封等,“看起來挺拿得出手”。
雖然不清楚《巍峨紫禁城》的具體售價,但趙強記得青島中匯最便宜的郵冊也要上千元。年8月,他帶著這本郵冊到青島市昌樂路文化市場的郵票店做鑒定,交易人員說也就值一兩百元,“沒有收藏價值,真偽還要鑒定”。
年9月20日,新京報記者在某網絡購物平臺上查詢發現,《巍峨紫禁城》每冊售價元。而在另一家郵票、紀念幣交易網站,該郵冊標價元。
趙強從青島中匯庫房中拿到的《巍峨紫禁城》郵冊。受訪者供圖
至于郵冊如何升值、青島中匯如何賺取支付老人的高額利息,劉怡的解釋為公司在與文化產權交易類企業合作:郵冊會交給此類企業線上交易,價格會像股票一樣被“炒”上去。
據青島中匯多名員工回憶,劉怡常說公司與中國文交所(國際)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文交所”)、濰坊文化產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下稱“濰坊文交所”)有深度合作。張寧提供的材料顯示,青島中匯、中國文交所還于年12月6日簽署過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約定雙方共同設計、開發文化產品,互相銷售對方的產品。
但受訪的多名青島中匯部門負責人、分公司銷售員、財務人員等,均不清楚公司與上述兩家企業的具體合作方式。他們說,這部分業務一直由劉怡和總經理郭潤虎親自負責,其他人均無接觸。
“天眼查”顯示,中國文交所成立于年10月30日,經營業務不詳;濰坊文交所成立于年6月24日,經營范圍包括文化產權交易、藝術品及禮品銷售等。據濰坊新聞網報道,年4月,濰坊文交所還與青島中匯、盛藏文化共同舉辦了“走向復興——新中國成立70周年郵票展”。
年9月11日,位于十笏園文化街區的濰坊文交所。新京報記者馬延君攝
年9月11日,新京報記者來到位于濰坊市十笏園文化街區的濰坊文交所,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濰坊文交所并未與青島中匯合作。當記者提及雙方共同舉辦的郵票展時,他說“應該沒有吧,不清楚”。
上述工作人員稱,年左右郵票線上交易火熱,很多人都會收購郵冊存到文交所;但年后線上交易降溫,集郵市場歸于冷淡,基本不可能賺到錢。“而且從年開始,國家出于把控金融風險的目的,曾對郵票等文化產品的線上交易進行整頓。那之后,濰坊文交所就停止了郵票線上交易業務。”
多次舉辦大型宣傳活動,擴張商業版圖
為了讓老人投入更多資金并帶動身邊人一起投資,青島中匯還經常舉辦產品宣講會、旅游活動等。
李艷玲記得,在一次高檔酒店的宣講會上,宣講師表示青島中匯已與中國郵政、中國收藏家協會達成合作,郵票升值空間巨大。大屏幕上緊接著跳出公司新推出的郵冊照片,宣講師喊道“讓我看看誰買了?”臺下的四五名老人爭相舉手。
李艷玲說,自己總會跟著掏錢購買。事到如今,她有點懷疑舉手的老人“都是托”。
年秋天,青島中匯舉辦歐洲之旅活動,當月購買郵冊金額達到80萬元的,可以免費參加。李艷玲偷偷拿出女兒的存款湊了80萬,13天的歐洲之旅很快成行。
那次歐洲游由劉怡親自帶隊,去了比利時、意大利等6個國家,團里除了十幾名購買郵冊的老人,還有劉怡的親戚。李艷玲對劉怡這個35歲的小伙子印象不錯,“比同齡人成熟穩重,從不大笑,總是很有禮貌地叫我阿姨。”
除了歐洲之旅,李艷玲還和70多名老人到青島周邊看過一塊長滿雜草的荒地,青島中匯的銷售員說,公司未來要在這里建設度假村,作為VIP客戶的福利。但此后,李艷玲再沒聽說過與度假村有關的消息。
隨著活動增多,李艷玲在青島中匯的投資也越來越多。截至年7月,她購買郵冊的花費累計達到萬元。
青島中匯李滄分公司銷售員王健于年10月入職,見證了公司年、年的快速發展。王健說,年時,僅李滄分公司的客戶就有近人,月平均流水超過萬元。
在張寧的印象里,年前后,劉怡、郭潤虎經常開著奔馳、賓利等豪車來公司上班,有時還穿著紀梵希等高端品牌的西服,聲稱“要去見投資上千萬”的大客戶。也是在那段時間,公司總部從市北區的遠雄大廈搬到了市南區比較高端的寫字樓海航萬邦大廈,先租了平方米,后來擴張到平方米。租房合同顯示,月租金10萬元。
站在海航萬邦大廈的青島中匯總部,可以俯瞰青島市奧帆中心。新京報記者馬延君攝
與此同時,青島中匯還會舉辦各種大型宣傳活動,比如年3月21日的首屆中匯文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