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一:
7月2日一早,趁著太陽還未猛烈,39歲的紅河鎮北江家莊子村村民張振祥來到紅河鎮便民服務中心大廳。5分鐘后,他就辦好了殘疾人子女助學金補助申領受理業務。“現在辦事真是太舒心了!我腿腳不方便,要是去城里的政務服務中心,坐公交車都要個大半天。”張振祥微笑著說。
大廳的另一邊,貨車司機王軍正在進行3個小時的駕駛證審驗安全教育。“便民服務大廳里設置車管所窗口,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方便,六年新車免檢、處理違章、車輛駕駛人業務等都不用再去縣車管所了,既省了來回城區的時間,又省去了等候的時間。”王軍告訴記者。
記者在紅河鎮便民服務中心大廳了解到,“一窗受理、全科服務”的8個服務窗口,承接民政、社保、農業、林業、殘聯等政務服務事項,窗口最多日辦件達到多件。中心一樓配備電子顯示屏,設置書香驛站、民主協商室、軍隊退役人員服務之家等功能區,為群眾提供文化、招工等信息服務,二樓展廳整合了鎮域規劃、黨的建設、產業發展、社會治理、生態保護等內容,集中展現了紅河鎮鄉鎮服務能力建設成果。
鏡頭二:
“以前辦個事情,這個部門、那個部門都要跑,全鎮都跑遍了還要差兩個部門,年輕人體力好跑一天還不一定辦得成,我們這些老年人身體不行,有時候一件事情要跑好幾天,遇到刮風下雨不敢出門還要多跑幾天。”紅河鎮宅科社區便民服務廳前來辦事的韓家集子村村民韓孝桂回憶道。
而如今室外溫度達到37度,在宅科社區便民服務廳里,空調正在運轉著,進門就感到一陣清涼,因辦事而焦急的情緒仿佛也得到了舒緩,前來辦事的群眾坐在板凳上一邊喝水一邊享受著工作人員貼心的服務。
鏡頭三:
在窗明幾凈的寶都街道西湖社區便民服務廳內,不少居民正在這里辦理業務,整個辦公現場井然有序。“這里人好找、事好辦,現在大事小事都離不開社區便民服務廳,以前辦一張老年優待證要到縣政務服務中心大廳,現在拿著身份證和一張一寸照片到便民服務廳就行。”西湖社區居民袁建成說,便民服務廳的“一站式”服務讓日常生活更省心。
西湖社區主任程磊告訴記者,目前社區轄19個網格,常住人口戶2.9萬人,隨著人口的增加,業務辦理量也越來越多。社區便民服務廳以打造“全科服務、智慧社區”為目標,依托“e家全能·社區客廳”,提供“一窗受理、全科服務”,每個政務窗口都能辦理民政保障、創新創業等10大類77項業務,老百姓來辦事可以不分項目、不分窗口、不分部門,直接辦理,流程更簡便,辦事更高效,群眾辦事從“一門式”到“一口式”轉變,辦事時間節約率高達90%以上。社區還精心規劃建設了文體娛樂室、科普體驗館、社會組織孵化中心等功能區,更好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讓群眾到這里像做客一樣。
如何讓群眾不出村、社區就辦妥事,在家門口享受高質量服務?
昌樂在深化推進“一窗受理·一次辦好”改革中,致力于讓群眾辦事更快速、更便捷、更優質,從標準化、便利化、信息化入手,積極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向鎮街、社區、村延伸,將與群眾關系密切的社保、民政、農業、衛計等相關事項下放到鎮街和社區辦理,并實行“代辦員”代辦制度,實現企業和群眾事項“家門口辦理”。
據了解,目前昌樂已在9個鎮(街、區)、53個社區設立便民服務中心或便民服務廳,配備余名全科社工,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務”改革,將過去服務大廳內以部門業務劃分的“專項業務辦理窗口”合并為“綜合受理窗口”,授予每個綜合受理窗口相同的職能,辦理轄區內的所有政務服務事項,任何一個窗口都可以辦理相同的業務。群眾在辦事時“只認窗口、不認部門”,只要辦事材料齊全,交由綜合窗口人員受理后,材料在部門后臺之間實現流轉,群眾在承諾時限內,到綜合窗口拿證即可。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穩步推行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建立定期培訓機制,加強對各鎮街區、社區工作人員的技能培訓,及時解決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實現平穩運行。進一步推進實體政務大廳與政務服務平臺深度融合,形成線上線下相輔相成、功能互補的政務服務模式,讓‘一窗受理·一次辦好’改革真正落實到位,實現‘最多跑一次’向‘家門口辦理’升級。”昌樂縣行政審批服務局二級主任科員趙洪亮表示。(記者楊寧)
新聞特選(戳下方標題)
1.發布丨定了!年昌樂縣高中招生錄取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