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宋學寶張鵬
本報通訊員孫歡歡
日前,昌樂縣喬官鎮蒼山村村民老戴想辦理分戶,卻因為材料準備不全,土地部門不予蓋章,不懂*策的老戴執意認為工作人員有意刁難,起了上訪的念頭。
村里網格員發現這一情況,立刻上門調解,但氣頭上的老戴不為所動。信訪辦工作人員立即協調社區、國土所工作人員現場辦公,并把當事人老戴請到辦公室,詳細講解哪些材料需要填寫并補齊。很快,老戴拿著蓋好章的材料滿意而歸。一件可能引發信訪矛盾的糾紛被及時化解。
這是基層日常調解矛盾糾紛中最常見的小事,也是喬官鎮探索第一時間掌握線索并跟進化解的“”工作法的一個實例。據介紹,“”工作法,即村內矛盾糾紛當即調處,社區內矛盾糾紛當日調處,鎮內矛盾糾紛兩日內調處。
“為強化問題源頭治理,我們整合熱線電話、網上信訪、網格員上報信息、有獎舉報等資源,按照‘’工作法,經信訪辦牽頭整理形成矛盾糾紛臺賬,組織司法、相關部門及所屬社區、村干部,逐件上門協調化解。”喬官鎮*委副書記劉凱說,全鎮按地域劃分10個社區,各配備一名班子成員包靠社區和一個由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攻堅組,包靠信訪事項的化解;信訪問題專題研究例會制。
年一年時間,該鎮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群眾到縣上訪量明顯減少,基本實現“一般問題村內化解、復雜問題社區辦理、疑難問題鎮級聯席會議研究解決”的信訪工作新機制、新模式。
喬官鎮的探索是基層社會治理的有益探索。為將矛盾糾紛及時有效化解在基層,昌樂縣積極探索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和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既讓百姓暖心,又避免轉化為信訪矛盾。
“我們突出抓好基礎設施、機制建設、制度創新、智慧信訪等工作,信訪事項辦理質量進一步提高,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升。”昌樂縣信訪局局長畢立新說,信訪工作制度改革重大措施納入了縣委、縣*府改革工作要點,構建起領導帶頭、部門協同、全員參與的“大信訪”工作格局。
昌樂縣創新信訪工作制度,構建起多元矛盾化解機制。據畢立新介紹,該縣推行信訪辦理制度改革和工作流程再造,所有來縣上訪全部落實“主要領導簽批”“信訪雙向承諾”“工作專班”制度,并上傳網上信訪辦理系統。
在信訪處理中,該縣發揮公開聽證在化解信訪矛盾糾紛中的重要作用,實行事前聽證,增強處理信訪事項的公正性、公開性和民主性。通過購買律師服務,為信訪群眾提供糾紛調解、法律援助等服務,推動信訪事項依法處理。
此外,為發揮典型帶動作用,昌樂縣整合信訪、人社、綜治、司法、城建等部門資源先行先試,在朱劉街道成立以朱劉街道人社所所長杜介勛為核心的7人團隊“老杜工作室”,專門化解勞資糾紛等各類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