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規范全市中小學辦學行為,保障師生的合法休息權益,保證中小學生度過健康、安全、文明而有意義的假期,根據省教育廳有關規定,結合我市教育工作實際,現就年我市中小學假期安排等有關事宜通知如下。一、寒暑假期及公共節假日安排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寒假時間為4周,暑假時間為8周;普通高中寒假時間為3周,暑假時間為7周。縣域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具體放假起止時間由各縣市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確定。全市普通高中和市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放假時間根據市教育局要求統一執行。1.寒假時間:市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寒假開始時間為年1月30日(農歷年臘月十八),全市普通高中為年2月6日(農歷年臘月二十五)。開學時間為年2月28日(農歷年正月十七),寄宿制學校可提前一天安排學生報到。-學年度第二學期,市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為年2月28日至7月6日,全市普通高中學校為年2月28日至7月13日。2.暑假時間:市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暑假開始時間為年7月7日,全市普通高中為年7月14日。秋季學期開學時間為9月1日,寄宿制學校可提前一天安排學生報到。-學年度第一學期,市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為年9月1日-年1月18日,普通高中學校為年9月1日-年1月25日。3.公共節假日安排:原則上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無特殊情況不再另行通知。因故需要調整節假日安排,以及因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高考和中考等考試而耽誤的學生正常上課時間,可按照對等時間進行調整,須至少提前3天按審批權限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同意后方可進行調整,調整方案確定后要提前向學生、家長和社會公布。二、有關工作要求堅持立德樹人,立足豐富假期生活、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學生提供系統科學的假期生活指導。1.扎實做好疫情防控有關工作。要牢固樹立生命高于一切理念,把疫情防控擺在學校工作的首要位置,貫穿于放假前和假期工作全過程。放假前要專門安排時間對教職工、學生進行疫情防控專題教育,通過致家長的一封信等形式明確監護人責任,自覺做到不到中、高風險的疫情地區,模范遵守所在社區、村居疫情防控規定,認真執行“日報告”制度。學校要堅持育人導師制度,通過網絡、電話等形式保持與學生、家長的密切聯系,及時傳達疫情防控要求,指導學生根據疫情變化積極做好防護。落實特殊群體學生關愛政策,鼓勵教師通過網絡、電話等形式對個別因疫情出現“學困”的學生進行學業輔導;學校對家庭生活困難學生,要采取多種措施給予關愛和幫扶。2.切實做好假期安全教育和安全工作。各縣市區和中小學校要強化安全意識,落實安全責任,切實把安全教育工作做足做細做實。學校在校內和各類校外活動場所組織的各項活動均要精心設計,做好安全預案和安全檢查,防止各類安全事故發生。要切實做好學期末考試至假期前學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假期前,要通過安全教育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主題班會、發放安全知識手冊等多種途徑和方式,集中開展一次安全教育,加強對學生防火災、防交通事故、防傳銷、防詐騙、防滑冰溺水、防觸電、防中毒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和網絡素養教育,增強安全意識,提高逃生避險、自救互救能力。要密切家校聯系,通過多種形式,及時提醒、督促家長履行好監護職責。各中小學校要在放假和開學前對校舍、用水、用電、消防、門鎖鍋爐、燃氣和實驗化學品等各類設施設備進行全面排查,消除各種安全隱患,確保安全。3.科學指導學生假期生活。各中小學校要合理控制假期作業總量,各科作業要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實減輕學生假期作業負擔。創新假期作業方式,增強作業的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在疫情防控形勢允許的前提下,提倡布置親子讀書交流、社會實踐、社區志愿服務、小課題研究等探究性、實踐性的作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我們的節日”活動。要加強對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制定家庭勞動作業清單,安排適量的勞動家庭作業,家校形成勞動教育合力;開展“小手拉大手”移風易俗教育活動,倡導健康文明新風尚;注重加強環境保護教育,指導學生利用假期主動了解本地區生態環境,引導學生爭做河湖保護的監督員、生態文明的宣傳員,爭做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消費的踐行者,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利用市域內各類博物館、非遺教育基地、紅色文化資源,組織開展愛國主義、革命傳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態文明、國家安全等主題的研學實踐教育活動。要加強與社區和家長合作,建立學校、社區和家庭“三位一體”的假期工作體系。中小學校在假期前要與家長委員會協同組織好家長會等家校溝通活動,指導家長合理安排子女假期生活。4.落實教育教學“十公開”制度要求。各縣市區教體局要制定有關規范假期作業布置和公開的政策;各中小學放假前要在學校網站、公示欄、教育網站、
剛剛,濰坊市教育局發布通告,事關中小學寒
發布時間:2021/5/4 14: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