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強:中國知名攝影家,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長期從事國際文化交流與傳播工作。曾任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走向世界》雜志社社長,《人民日報》海外版“荊強視線”專欄作者,山東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山東新聞攝影學會副會長,《孫子兵學年鑒》主編等。現為山東財經大學兼職教授。出版有《泰山》《’91’92美國印象》等攝影專著。年受聘于日本NHK出版社,擔任大型攝影集《名詩的故里》攝影師。出版《名詩的故里》攝影集。在美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以及中國的北京、上海、舟山、濟南、臺北等地舉辦個人攝影展。其攝影作品被多家美術館、圖書館、企業收藏以及國內外主流媒體發表。作品注重真實記錄、回味及思想內涵,摒棄表面與膚淺。
背影是能夠使人聯想且耐心回味的。從學生時代看到老師上課時在黑板上寫字的情景,再到中年時,與兒子在異國他鄉分手時看到他走進黎明前的晨霧中的那一刻。生活中所呈現出的背影總是會在心靈上鐫刻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而令人難忘。有時候背影留下的印記比在臉上的更有歲月感,更會讓人們帶回以往的時光,亦更容易讓人沉靜下來去追憶似水流年。
在中國,“改革開放”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最為流行的詞匯,又是十幾億人的偉大實踐。四十年來,它經久不衰,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都有著不同的意義。伴隨著時代的步伐,無論是人們的觀念意識、社會的發展還是人民生活水平,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一切在我的攝影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改革開放初期的年,我們看到了濟南火車站站前廣場上肩挑手提行李匆匆趕路的旅客,年濟南和平路上的送煤人拉著地排車的背影,他們都是為生活而奔波。年,幾位來自鄉村的老人透過關閉著的曲阜孔廟大門的縫隙向里探視,背影中透出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敬畏。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從年12月,濟南英雄山廣場一位手握有轟動全國的聶樹斌案終于有了公正結論報道的市民若有所思的背影,我們看到了民眾對依法治國、公平公正的期望……
背影是沉默的,它用無聲的語言踏過了來時的道路。背影是一束光,它能穿過歷史的長河照亮未來的前程。
年,拍攝于青島港
年,濟南老火車站站前廣場上肩挑手提行李匆匆趕路的旅客
年,濟南和平路上的送煤人
年,濰坊國際放風箏節,幾位鄉村姑娘好奇地趴在一輛上海牌轎車窗子前
年,幾位來自鄉村的老人透過關閉著的曲阜孔廟大門的縫隙向里探視,背影中透出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敬畏
年,濟南英雄山廣場一位手握有轟動全國的聶樹斌案終于有了公正結論報道的市民若有所思的背影,我們看到了民眾對依法治國、公平公正的期望
年英國曼徹斯特,一對母子靜靜觀看畫展的背影
年,山東萊蕪,一位農民從田地回來,發現家園即將拆除
年,濟南街頭,兩位老者正在聚精會神地閱讀報紙
年,濟南街頭,一個好漢兩個幫
年,濟南街頭,工作中的蜘蛛人
年,法國巴黎,浪漫的城市,浪漫的背影
年,濟南街頭,粉刷工
年,昌樂挖藍寶石的人
年,在萊蕪某山頂上的凝望
年,美國緬因州,夕陽下的老人與狗
年,拍攝于美國西雅圖
年,拍攝于美國,一群眺望大提頓的阿米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