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文峰塔。
靖州百年狀元坊。
靖州一中新校區。
劉啟平介紹靖州縣職中新校區示意圖。
紅網懷化站記者陳宗昊劉頓通訊員劉杰華靖州報道
“我兒子剛上初中,帶他來是想鼓勵他好好學習,爭取將來有機會在百年狀元坊上留個名字。”9月的一個周末,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的吳新春帶著兒子來到文峰塔景區“沾”點文氣。
吳新春告訴記者,之前夫妻二人都在廣東打工,“今年孩子上初中,我們決定哪怕做點小生意、做小工也要回靖州老家,說陪讀也好,說一家人團聚也好,反正,只要能讓孩子安心讀書,好好學習,我們苦點累點都愿意。”
加大投入,把錢真正用在教育發展上
在懷化,“靖州人會讀書”的共識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
“靖州的教育工作在全市目標責任制考核中連續三年名列前茅,高考綜合成績連續22年居全市前列,連續三年被評為懷化市縣級教育督導工作年度考核先進單位,并先后獲得全國農村成人教育先進單位、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縣級優秀組織單位、湖南省基礎教育質量監測縣級優秀組織單位、湖南省勤工儉學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靖州縣教育局副局長劉啟平介紹靖州教育發展水平時,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教育強縣”戰略對靖州這個地處湘西南總人口僅27萬人的“小縣”而言,絕不是說說而已。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全力保障教育經費投入,著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推動教育均衡發展,靖州縣教育事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從過去的“人人有學上”向“人人上好學”目標推進,靖州一直做的比說的要多。
劉啟平介紹,“教育走‘城鄉一體,均衡發展’道路,已經成為上到靖州縣委縣*府領導,下到普通群眾的共識。目前,靖州城區小學學生占全縣的67%,初中生占70%,高中生占90%以上。”三年來,靖州共投入5.2億元實施了職中、樂群小學整體搬遷、一中擴建工程,建成農村義務教育合格學校28所、合格教學點9所,新建套教師公租房、26所鄉村公辦幼兒園,在全市提前一年完成合格學校建設任務。
從數字上看,年、年靖州縣完成縣財*性教育經費支出(以下按全口徑統計)分別為萬元、萬元,實現增長19.7%,分別占當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的5.02%和5.48%。年完成公共財*教育支出萬元,較上年增長19.5%,年公共財*教育支出占當年公共財*支出比例為19.47%,較上年提高0.77個百分點。年公共財*預算教育經費完成較上年增長19.51%,高于財*經常性收入增長比例11.27%。
盡管從絕對數量上看,這些錢對全國或湖南的許多地方來說并不算多。但作為偏遠縣,靖州對教育發展的重視程度和投入比例足以為傲。目前,僅有27萬人口的偏遠縣擁有公辦學校及幼兒園74所,在校學生人,在園幼兒人,在崗教師人;有民辦教育機構50所,在園幼兒人,教師人。
年至年,靖州縣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繼續實行“兩免一補”*策,共發放義務教育階段困難家庭寄宿生生活補助人次.8萬元、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國家助學金人次.75萬元、中職學生助學金人次萬元、中職學生免學費人次.46萬元、貧困幼兒入園補助人次.7萬元,通過加大對貧困學生救助,實現了小學全員入學,初中年輟學率控制在2%以下,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0.93%。
誠然,錢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是,靖州縣將錢真真切切地花在了教育發展的百年大計身上,花在了“讓孩子們能夠上學、上得起學”身上。
教師隊伍建設帶來教學質量提升
教學質量的高低在于教師隊伍的建設水平。
年靖州成功申報了第二批國培計劃項目縣,組建了53人的培訓團隊到湖南師大進行30天的專業培訓和10天的名校影子跟班學習。“送教下鄉”培訓鄉村中小學教師人、鄉村幼兒教師80人。開展的“送培到縣”活動為靖州多名教師帶來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依托省級“送培到縣”、縣級“送教下鄉”活動安排師德培訓內容,共培訓人次。成功申報至年度湖南省師德師風重點聯系縣,使靖州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形成不斷創新的工作機制。依托北京、廣州教科院培訓骨干班主任人,培訓心理咨詢教師31人,培訓教師信息能力提升人,共計培訓教師多人,使用培訓經費萬元。
靖州縣財*每年都按照教師工資總額的1.5%足額安排教師培訓費,近年來每年培訓經費萬元。-年,舉辦縣內特崗、幼兒教師上崗培訓人次,學校管理人員培訓62人次,縣級教師培訓人次,校本培訓人次。靖州縣積極組織教師參加上級教育主管部門舉辦的各類培訓,校長參加能力提升培訓32人次,教師參加國培、省培、市培人次。
近年來,靖州縣先后組織教育局相關人員、學校校長、教導主任以及課改骨干教師等,到岳陽許市中學、山東杜郎口中學和昌樂二中等地考察或跟班學習,課改工作穩步推進。目前靖州縣義務教育所有學校所有年級都已經全面鋪開課改,進入常態化,部分學校已經進入課改的深水區。共有17所學校通過了市級課改樣板校驗收并掛牌。
三年來,靖州縣共招錄特崗教師80名、免費師范生5名、中小學教師54人、農村幼兒教師48人,儲備高中起點免費師范生8人,初中起點農村小學教師定向培養人,農村幼兒教師定向培養20人,補充了師資力量,優化了教師結構。
隨著教師隊伍的鍛造,靖州縣教學質量一直保持了較高水平。
“養兒須讀書”傳統薪火相傳
像吳新春這樣的父母,在靖州十分常見。
今年7月6日,年高考狀元上榜儀式暨趙*國院士展覽館開館儀式,在靖州文峰塔下舉行。31年以來,共有名學子留名于“百年狀元坊”,文峰塔成為靖州人尊師重教的圣地。
“知識改變命運,讀書改變人生。這是印刻到靖州人骨子里的觀念。”靖州人江培新在北京某高校工作多年,他20多年前參加高考時曾以數分之差沒能在百年狀元坊上留名,“遺憾確實有,但回過頭看,當初如果不是讀書參加高考,或許我還是老家寨子里的一個普通農民。并非說當農民不好,而是說上學讀書,確實改變了我的一生。”
趁著暑假回老家,江培新特地帶著兒子游覽文峰塔,尋找當初一同參加高考的同學名字。“上面很多人都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佼佼者,我相信他們也會繼承靖州人重視后代教育的傳統。比如我,今天帶著孩子過來,是因為他馬上要去國外讀研究生,我希望他能以狀元坊上的前輩為榜樣,認真學習,將來回國效力。”
當然,并非每個靖州人都能有機會考上北大清華。然而,“養兒須讀書”的觀念幾乎讓每個靖州人都不會放棄送子女接受教育的機會。
在靖州縣,普通高中和職業中學各有一所,今年從初中升入這兩所學校的學生數量大體持平。劉啟平認為,這與國家*策引導和縣委縣*府支持密不可分。其中,年,全縣中職國家助學金共資助人次,資助金額為.5萬元,中職學校所有學生免收學費,共計金額.6萬元。
今年9月,投資1.7億元新建的靖州縣職中新校區投入使用,縣職中被評為“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中等職業專業學校”,縣職教中心被評為湖南省示范性職教中心。
“還有一個是教育觀念的轉變。過去上職中沒有前途的偏見正得到糾正。很多家長支持孩子上職業中學,不僅可以學到一技之長方便將來就業,還可以通過對口高考,獲取更高層次教育的機會。越來越多的職中生被本科高校錄取,他們的命運依然因教育而改變。”
“老人說養兒不讀書,不如養頭豬。既然家里能供得起孩子上學,那只要有機會,就一定要讀下去。”靖州縣職中一位學生家長李如平最近為了“陪讀”,專門到靖州縣城找了一份當保安的工作,“我受點累沒什么,指望著孩子能學到本領,將來找個好工作,如果能考上大學,賣房子我也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