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健康安全,濰坊市昌樂縣各級各類志愿者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積極投入到戰“疫”一線,全力配合各級各部門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他們響應號召、不畏艱險、主動支援,在卡點值守輪班倒、為群眾跑腿服務、免費提供心理咨詢;他們主動沖在疫情防控一線,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為疫情防控注入了一股新鮮活力。
山東濰坊昌樂名志愿者在戰“疫”一線顯身手
戰“疫”先鋒“紅馬甲”
疫情發生以來,昌樂縣文明辦面向社會轉發中央文明辦、中國志愿者服務聯合會《關于號召廣大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積極有序參與疫情防控的倡議書》,號召廣大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聚心聚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充分彰顯了愛心善意和責任擔當,成為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涌現出了許多愛心人士和組織。
昌樂縣啟動縣直部門(單位)志愿者包靠居民小區疫情防控工作機制,將城區個重點居民小區分配給97個縣直部門(單位)包靠。昌樂縣個自然村、個小區村頭、門口均設有非本村、本小區人員禁止入內的標識,村委、物業人員嚴格把守,包靠的志愿者則為進出的居民進行信息登記、測量體溫、發放宣傳單頁等工作;在對在外人員來昌的排查中,志愿者們與村委、物業人員積極配合,比對戶口冊子,起到了積極作用。
由會長孫英霞帶領的寶都街道蒲公英愛心志愿者中心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連日來,他們分別在新昌社區、西湖社區、博業金街、朱劉戴家村等地設立志愿服務點16個,在小區、村口執行值班服務,積極開展醫務監測、投放口罩、發放防治知識手冊、勸導群眾、衛生消毒等志愿服務,把好戰“疫”線上的第一道門。
為配合街道辦事處、小區物業等疫情一線堅守人員的工作,孫英霞把自己的愛心團隊分成了5個小組,對半島藍灣、藝品廠家屬院等部分小區進行全面梳理。
孫英霞說:“疫病無情人有情,眾志成城可決勝!我和我的愛心團隊都明白,此次行動絕不像往常的服務一樣,可能冒著很大的危險,但是我們都沒有退縮,而是踴躍地參與,我們要用實際行動,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防控疫情的公益行動當中,為抗擊疫情奉獻力量。”
在戰“疫”前線,孫會長和她的隊員是勇敢的戰士,在戰“疫”后方,她們又成為技藝精湛的炊事員。2月6日,剛從戰“疫”前線下來,在志愿者的廚房內,又忙活起來。11點左右,他們將一盒盒熱氣騰騰的水餃送到寶城派出所、居民小區等堅守一線的部分疫情執勤人員、民警手中。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由會長劉玉華帶領的昌樂縣公益志愿者協會,積極協助配合所在村、社區做好引導和勸導群眾工作,協助做好值勤工作。協會先后在昌樂縣免費發放口罩個、消毒液瓶;向武漢捐贈N95口罩個;向縣衛健系統防疫前線捐贈空氣凈化器10臺;向昌樂縣疾控中心捐贈防護服30套。2月8日下午,共青團昌樂縣委、縣公益志愿者醫院醫護人員捐贈蘋果、西紅柿、蘑菇等物資;收到社會愛心捐款共計元,其中元指定用于武漢志愿者;醫院、縣疾控中心、醫院等單位捐贈蔬菜。
2月19日,共青團昌樂縣委、縣公益志愿者協會組織志愿者走進縣疾控中心、醫院、高速公路等單位義務為一線防控人員理發;2月20日上午,縣公益志愿者協會先后到縣融媒體中心、縣消防救援大隊,為奮戰在昌樂縣抗擊疫情一線、辛苦守護群眾安全的新聞記者、消防官兵送去生活物資,為他們的默默奉獻鼓勁加油。
連日來,春雨義工、巾幗志愿者、博愛公益……身穿紅馬甲的他們,一直活躍在戰“疫”前線。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紅馬甲”活躍的身影。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他們的奮不顧身。
濰坊市昌樂縣名志愿者在戰“疫”一線顯身手
退役老兵顯擔當
在鄌郚鎮,近日,只口罩、雙一次性手套、8套防護服等一批疫情防控物資被送到北鄌郚村口值班人員手中。這批物資由本村黨員劉鵬無償捐贈。
劉鵬所在小區實行封閉管理,通過與父親通電話,得知村里也實行了嚴格的防控措施,黨員干部分組在路口值班或在村里巡邏。在無法回村的情況下,他想用其他方式為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出一份力。于是,幾經努力,他聯系到了這批防護物資,拜托志愿者幫忙送回了村里。
“我沒做什么,這點小事,不值一提。”談及此事,他連連擺手。在聊天過程中,劉鵬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不僅是一名黨員,更是一名退役軍人,疫情面前,只感覺自己能力有限,能做的太少了。”
劉鵬是一名有著12年黨齡的退伍“老兵”,曾參加過衡陽11·3特大火災救援、汶川地震抗震救災、湖南潭衡高速公路特大交通事故救援等,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提到這些榮譽,劉鵬表示:“這些只能代表過去,未來還有更多有意義的事情等我們去努力,而現在,只愿疫情趕快結束,愿鄉親們安康,山河無恙!”
在寶都街道個無物業老舊小區,面對形勢嚴峻的疫情,如何規范人員、車輛的進出管理,成為街道疫情防控工作的一道難題。自寶都街道發布志愿者招募公告后,社會各界群眾踴躍報名。
退役軍人侯德勝和王傳東,義無反顧投身戰“疫”一線。他們和寶都街道干部職工一起,在居民小區當“門衛”,耐心勸返外出居民,對進出人員測體溫,協助排查沿街商戶,宣傳有關要求和防控知識,協助社區干部做好無物業小區的消毒消殺,幫助增強群眾抗擊疫情的信心和能力……
“我是一名退役軍人,也是一名黨員,只要有需要,我們就堅決往前沖!”在糧貿家屬院值守的黨員志愿者侯德盛說。從大年初二開始,他就參與了社區的志愿服務,排查、勸返、宣傳、解釋……從早忙到晚,為抗擊疫情奉獻力量。
2月6日上午,山東前衛被服有限公司捐贈給朱劉街道黨工委價值4萬余元的件棉衣和雙棉鞋。公司負責人張希正,是一位有著10年兵齡的退役軍人。疫情發生后,當他看到寒風各村執勤人員依然堅守崗位時,他第一時間聯系街道黨工委,將倉庫里存儲的棉衣、棉鞋捐贈給堅守在防控一線工作人員。
疫情當前,他們所做雖是點滴小事但滴水成海,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為防控疫情精準發力打下了堅實基礎。
黨員群眾齊上陣
“因年邁不能到一線參戰,謹向黨組織交上一萬元黨費,以表心愿。”2月6日一大早,朱劉街道收到了這樣一封特別的來信,而隨同信封一起送來的還有整整一萬元的現金。來信人,是在街道生活了一輩子已經耄耋之年的老黨員潘兆乾。醫院退休醫生。
在喬官鎮北展村,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隊,志愿服務隊以黨員干部帶頭,村民熱心加入。58歲老黨員李廣武帶頭在村口值班,積極參與巡邏、服務村民工作,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村里身體強健的青壯年自發組建了30余人的志愿者隊伍。
作為北展村民,以一家小型商店謀生的李文東,時刻盼望著為全村的老少爺們出一份力,方便面、火腿腸、礦泉水、面包、牛奶、各類水果……只要是他小商店的商品,都熱心地無償提供給需要幫助的人。
與李文東一樣熱心腸的村民志愿者還有很多,疫情開始后,鄌郚鎮南張莊村民趙國棟,無時無刻不在掛念著老家鄉親們的安危。從網上看到用84消毒液對環境進行消殺有助防疫后,他便四處打聽購買。幾經周折,終于從河北的一個朋友處購得了斤。他第一時間開車送回了村里,交到村干部手上后,馬上離開了,“特殊時期,為了大家的安全考慮,還是不進村的好。”
高崖水庫庫區汶河社區洛村村民王勝報名戰“疫”志愿者,駕駛私家車從縣城急匆匆趕回來,將個口罩搬進了庫區疫情防控辦公室。2月3日,他聽說防控物資緊張,再次送來了15套防護服和1個口罩。
2月14日,因處于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關鍵時期,采血形勢嚴峻,縣疾控中心的姜玉波、醫院的劉愛紅夫妻,利用休班期間,參加了無償獻血。據了解,姜玉波已是第7次獻血,劉愛紅是第3次。
2月21日,首陽山旅游度假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邀請虹取美館3名理發師志愿者為度假區30多位一線防控人員理發;郭齊戴家莊村民張衛敏在縣城經營著一家理發店,疫情發生以來,一直在村內居家。她利用自身專業理發手藝,為30余名村民和疫情防控一線人員免費理發。
縣公安局團委積極邀請虹取美館青年志愿者走進警營,利用四天時間加班加點先后為余名奮戰在戰“疫”一線的民警、輔警理發。
這些志愿者當中,有老黨員,有90后、00后,有退役軍人,有大姨大嬸,還有企業的普通職員。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服務于廣大群眾,這些傳遞信心暖民心的事跡背后,是志愿者不舍晝夜參與疫情防控的付出,將志愿服務送到了群眾家門口、心坎上。
截至目前,昌樂縣共有支志愿服務隊伍共計余人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他們積極參與宣傳海報、通知書、告知書發放及入戶疫情防控科普知識宣傳,以及交通卡點值守、武漢返鄉人員包靠等服務,贏得了社會各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