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1月5日電(記者張武岳、陳國峰、葉婧)山東萊陽,煙臺天鷺食品有限公司新建的生產車間內,湯類、丸子、腸類等預制菜品和包子、餡餅、披薩等食品源源不斷地從流水線中現身。這家曾經以冷凍農產品加工出口為主業的企業,如今搭上了預制菜的快車。
對山東而言,預制菜最早的雛形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依托地理和資源優勢,萊陽當地涌現出龍大、春雪、恒潤等一批外向型食品農產品加工企業,主要向日本出口速凍蔬菜、調理食品、真空冷凍干燥產品等。
這是年4月20日在山東省壽光菜博會上拍攝的蔬菜無土栽培模式。新華社記者郭緒雷攝
數十年間,面對質量要求苛刻的海外市場,當地嚴格把控出口食品質量標準,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生產體系,與國際標準全面接軌,近百家企業通過ISO、HACCP等國際質量認證,高品質要求已刻入基因。年,萊陽市食品出口企業家,出口額預計達到45億元,其中90%左右出口到日本市場。
數據顯示,山東生產了約占全國8%的糧食、11%的水果、12%的蔬菜、13%的水產品。據青島海關統計,年前11個月,山東農產品出口.6億元,繼續位居全國首位,日本、東盟、歐盟是山東農產品主要出口市場,同比分別增長9.5%、6.1%和17.5%。
山東給世界的農業貢獻不止于此!疤焐细事睹,昌樂西瓜甜”,這句山東濰坊昌樂縣口口相傳的民間俗語道出了當地西瓜的特色。近年來,當地積極鼓勵西瓜種植能手到海外租種西瓜、開展技術服務。
自年起,昌樂縣寶都街道堯溝社區的瓜農帶著技術和優良品種“進軍海外”,到緬甸、越南、老撾等地承包土地種植西瓜、南瓜等。瓜農表示,這些地方光照時間長,有利于西瓜、南瓜糖分的積累,還能與國內錯開上市時間。
“我們在緬甸種植西瓜,直接帶動當地老百姓增收,也帶動有一定財力的緬甸農民走上規;N瓜的道路!眻驕仙鐓^第一批到緬甸的瓜農田志濤說。在他們帶動下,一些緬甸農民從學鋪地膜、栽瓜苗開始,逐漸掌握了西瓜種植各環節的技術要領,由當地人經營的西瓜種植基地規模越來越大。
據昌樂縣農業部門統計,全縣常年有余名種植能手在緬甸、老撾、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從事技術輸出和西瓜種植工作,人均種植面積畝以上。
在世界農業發展版圖中,山東已占據重要一席。僅山東濰坊市就有20多家農業企業走出國門,實施海外并購或在國外投資建廠。
年,壽光蔬菜產業控股集團收購荷蘭貝爾亨蔬菜育種農場,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壽光蔬菜產業控股集團荷蘭有限公司,圍繞蔬菜食品安全開展高端蔬菜生產、人才培訓與種業研發,成為中國企業在荷蘭設立的第一家以研發創新為主的農業公司。
依托這一海外公司,壽光蔬菜產業控股集團與荷蘭多家育種企業合作,累計配制雜交組合00余組,選育10個番茄新品種,申報植物新品種保護8個,目前已進入推廣階段。
年1月7日,在位于濟南市的山東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巴基斯坦留學生阿里·安沃(右)和生物技術團隊人員在溫室大棚里查看白菜雜交育種情況。新華社記者郭緒雷攝
從食品和農產品,到技術和人才,再到研發和育種,以山東為代表的中國“新農人”正在將三農領域的國際合作推向縱深。年3月,由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聯合多家單位在印尼開展的“本土化”育種選育的IDCHN04、IDCHN07、IDCHN09和IDCHN10共計4個玉米新品種正式通過印度尼西亞國家審定。
“‘IDCHN’的名字包含了印尼和中國元素,寓意兩國間的密切合作!敝蟹郊夹g人員、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研究員丁照華說,雙方基本構建了“政府引導、科技引領帶動、產業同步推進”的良好運行模式,下一步,雙方將持續開展合作創新研究,搭建多方參與的實質性成果轉化平臺,有效服務印尼農業,深度踐行“一帶一路”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