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顯榮編選的三部詩集
陳顯榮在昌濰地區藝術館工作時留影
陳顯榮編選了三部詩集。年,他編輯了昌濰地區工農兵詩集《濰水新歌》。這是昌濰地區有史以來正式出版的首部本地作者原創詩集,收錄了74首詩。年國慶節前,昌濰地區藝術館決定編一套叢書,為新中國成立30周年獻禮,陳顯榮選編了全區-《詩歌選》。年,陳顯榮編輯全區青年詩選《起步集》,以培養昌濰詩壇的新生力量。
《濰水新歌》收錄新詩74首為昌濰出版的首部詩集
年,我編輯了昌濰地區工農兵詩集《濰水新歌》。這項工作很受詩歌愛好者的歡迎,但任務艱巨,具體分三步走:第一步征稿。以昌濰地區藝術館的名義,向各縣區文化館發征稿函,以個人名義向重點作者寫信約稿。第二步修改。收到15個縣區和作者上報的詩稿,初選我對部分詩稿做了修改。為提高重點作品的質量,專門在壽光舉辦了詩歌專題學習班,請山東人民出版社的編輯牛明通親臨指導,談了對重點作品的修改意見。在此書的編輯過程中,發生了粉碎“四人幫”的重大事件,適當增添了這方面的內容。第三步出版。從聯系出版、報送書稿到修改書稿,我為此三進泉城。住在山東賓館改稿期間,出版社又讓我幫助修改李子超的舊體詩集。幾經周折,《濰水新歌》年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是昌濰地區有史以來正式出版的第一部本地作者原創詩集。
《濰水新歌》收入本地區詩歌新作74首,鑒于出版社定性工農兵詩選,我在選稿時有所側重。坊子煤礦工人劉竹堅的《奪煤陣地》,描繪了熱火朝天的采煤現場和礦工的豪情壯志:“燈的海,燈的山,十里礦山燈火連;風隨英雄大步卷,珍珠直往井底灌。駕長風,拽雷電,奔赴奪煤陣地最前沿:揮大鎬,掄大锨,打風槍,抱電鉆,艱苦戰斗在薄煤層,決心打一場攻堅戰,祖國要煤我們獻!”“發出光,放出熱,煉出鋼水鐵流鑄江山!”只有礦工出身的詩人,才能開采出礦井深處火熱的詩句。工人的詩還有耿春遠的《送車》、李曙光的《加鋼》、李輝的《齊架“過江橋”》、張朝暉的《我十歲的時候》、李義軍《鋼廠的大道》等。農民的詩作如朱旗新的《銀鋤好比金鑰匙》:“戰天斗地整山河,濰河兩岸紅似火。銀鋤好比金鑰匙,嘩啦啦打開‘千斤’鎖!”農民的詩還有:陳洪澤的《老支書的窗口》、張安武的《雪蓮追診》、寇玉坤的《山村女炮手》、董光法的《捕魚歌》等。士兵的詩有老紅軍彭稱壽的《跟毛主席去長征》:“紅旗一展天地紅,我跟毛主席去長征。毛主席領俺爬雪山,草鞋踏碎千年冰……”解放軍某部魏金波的《雨夜練快瞄》愛憎分明:“唰唰唰,閃電中亮出一排‘敵人’,叭叭叭,槍聲中‘敵人’全報銷。豺狼膽敢來犯,請到戰士槍口來報到!”集子中還有辛顯令、欒楨、馮恩昌、張冠欽、孫瑞、張中海、姜清河、李樹高、王炬等人的作品。
《昌濰文藝》年1期發表李錫賡的評論《讀〈濰水新歌〉》,評論中寫道:“《濰水新歌》雖然是摧毀‘四人幫’文化專制主義以來,初綻的一支春蕾,但無論從政治內容上,還是藝術風格上看,比較優秀的佳卉還是不乏其例的。詩集中的這些作品,有的直抒胸臆,引吭高歌,有的是借助于刻畫某一形象、敘寫某一場面或典型細節,來傾吐情懷,有構思,有意境,有特點。”
精選-《詩歌選》獻禮新中國成立30周年
在新中國成立三十周年到來之際,縱觀我區詩歌創艱難曲折的發展歷程,感慨良多。年國慶節前,昌濰地區藝術館決定編一套叢書,檢閱全區的文藝創作,我選編了全區-《詩歌選》。
全區新中國成立三十周年《詩歌選》,精選71位作者的首詩。卷首是昌濰地區文化局曹倫甫副局長的3首舊體詩,在《省創作會議感懷》中,他興奮地吟唱“文革”后的文藝創作形勢:“花明柳暗關山越,云消霧散江海騰。”在《全區文藝調演贊》中贊嘆:“戰地繁華齊爭俏,雅林鸞鳳應律喧。”排第二位的是青州張冠欽的工廠詩,張冠欽是我區新中國成立后最早在報刊發表詩的詩人。在調到文化館之前他是益都閥門廠的工人,他收入本詩選的是《夸廠》。他的另一首詩《支部書記在車間》,謳歌干部深入生產第一線:“叮當的榔頭縮短車間和辦公室的距離,嚓嚓的銼刀銼去了干群的界限。”過目不忘。陳炳熙原載年《人民日報》的《結網》,不乏佳句:“春潮春水將送來漁家的豐收,叮咚的夜濤盡敲在人心弦上。每一個網口都閃著姑娘的理想,讓精致的漁網兜住無限富饒的春光!”
上世紀60年代“文革”前發表詩歌入選詩集的還有:馮恩昌的鄉土詩《燒磚女》(原載《詩歌畫》),張作槐的《金浪滾萬里》(原載《山東文學》),陳顯榮的《鄰家》(原載《山東文學》),陳作詩的《趕集人》(原載《山東文學》),盧長松的《送糧曲》(原載《詩歌畫》),高玉璞的《收工》(原載《農村青年》),陳正寬的《送糧》(原載《大眾日報農村版》)等。
選集中大部分詩作是“文革”后發表的,入選作品有:《登山觀禮臺》王耀東、《原來是大嫂》柳學青、《銅鑼歌》鹿書信、《豐收歌》欒楨、《他是誰》張中海、《送車》耿春遠、《鋤谷》李樹高、《礦井的路》劉竹堅、《山村電站》崔樹勛、《走遍大地問河山》馮樂友、《望著老師那雙手》孫瑞、《春溪花影》李輝、《縣委書記》趙偉、《轉移之歌》孔德平等。
與《詩歌選》同時,劉錫宏選編《短篇小說選》,牟家明選編《戲劇選》,韓鐘亮選編《曲藝選》,石歌選編《歌曲選》,均署名“昌濰地區藝術館編”,作為新中國成立三十周年獻禮叢書印發。
編選《起步集》激勵詩壇新秀
《濰水》停刊后,我集中精力組織輔導詩歌創作。為培養昌濰詩壇的新生力量,年我在藝術館籌備編輯全區青年詩選《起步集》。年《起步集》詩稿接近編完時,我調到濰坊市文聯,繼續完成這項工作。為提高青年詩選的質量,專門在五蓮舉辦了青春詩會,研討修改詩稿,邀請省作協《黃河詩報》主編桑恒昌蒞臨指導。年底《起步集》以“濰坊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濰坊市文化局”的名義內部印發。收入集子的詩歌,大部分是處女作,也有成長較快的詩壇新秀之作。內容分為五輯:祖國的禮贊、青春的火炬、生活的浪花、心靈的閃光、愛情的琴弦。封面設計米洪江,題圖陳明,尾花插圖王懷信、魯鴻恩等。
《起步集》的前言開明宗旨:“我市的詩歌創作,日趨繁榮,在詩壇產生一定的影響。年,原昌濰地區藝術館曾編印一冊新中國成立三十周年《詩歌選》,共收入本區71名詩人和詩歌愛好者的詩作。在此后的五年里,這些作者再接再勵,繼續在詩的道路上頑強進擊,取得了更上一層樓的成績。陳顯榮以及王耀東、馮恩昌、孔德平、張中海等先后榮獲全國中青年詩人獎和全省文學獎;陳作詩、張冠欽、田樸、薛炳章、胡學武等榮獲地區文學獎。詩的長河,后浪推前浪。我們十分欣喜地看到,一大批青年詩作者,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全市詩歌創作充滿蓬勃向上的生機。為鼓勵創作,扶植新人,編印青年詩選,夙愿己久。本集收入的詩歌全是新人新作,凡年全區《詩歌選》已編入作品的作者不再收入作品。共編選名青年的新詩,是規模蔚為壯觀的一次青春詩會,也是我市詩歌創作的又一個里程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從《起步集》起步,日后在詩壇和文化領域有所作為的作者,有昌邑胡學武、范新建、陳麗輝,壽光袁敏,濰城范作軍、李英明、王居明,蒯鳳潔、章永信、宋雁群,寒亭李嘉春,五蓮徐敏宗、李曉梅、王玉玲,臨朐于振海,昌樂李錦中,諸城丁德元、唐柏林,青州楊小秀等。新人新作的不斷涌現,不僅為詩歌創作的逐步繁榮深感欣慰,也令人對濰坊詩壇的未來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