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山東濰坊市委組織部的王西剛到昌樂縣喬官鎮邵家莊村擔任第一書記。
下村之前,王西剛一直在思考,“組織部門是具體組織第一書記包村工作的部門,怎樣才能把組織工作理念與包村工作實踐結合起來,包出組織部門的特色?”
為此,他走進組織、干部和人才科室請教,虛心向市縣兩級組織部的同事咨詢,漸漸找到了一條抓黨建、強產業、辦實事的新路子。
01
用“組工人”黨建引領的理念
在建強基層組織上“開篇”
年4月23日,首次參加村里的會議,王西剛就和黨員干部交了心:“我們來包村是來干實事的,到了咱村就是村里的人。今后老百姓需要什么,咱就干什么。但有一條,不論干什么,先得把村班子強起來。”
關鍵在支部,主要看支書。邵家莊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邵立清是個致富能人。之前主要承包綠化環衛工程,平時忙于公司事務多,投入村里精力相對少一些。
發現這一情況后,王西剛多次與邵立清書記談心交心,經常叫著他研究村里的發展思路。
不到半年,大家都覺出邵立清書記明顯對工作上心了。“現在我在村里領著干,大家自覺靠過來,有活一起干,工作推得明顯快了。”邵立清如是說。
對村里的重點工作,王西剛始終帶著村干部一起跑、一起干。漸漸地,村干部在工作中樹立起威信,贏得了村民的更多尊重。
人心齊了,事業推進就快了。經過半年多時間的努力,村里的扶貧、環境衛生、文化建設等工作都走在全鎮前列。邵家莊的“精氣神”打了起來。
干好駐村工作,關鍵是留下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王西剛著力抓好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和村干部一起,從政治素質高、致富能力強的年輕黨員中選中了2人,作為后備干部予以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