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年
快
樂
家鄉的味道是什么?是遠方游子舌尖舊味相逢時的熱淚盈眶,是歸家團圓時騰騰煙火給予的溫暖慰藉。它將身心捂暖,是心中最美好的記憶。是潛藏的思念,最難舍的牽掛。
月是故鄉明,菜是家鄉美。山珍海味,皆不如家鄉之味。濰坊發布推出新年特輯:有種真愛叫——百吃不厭家鄉味,探尋地道濰坊美食,快來一起分享吧。
今日大年初四
又是被碳水、高蛋白圍繞
的幸福一天
好吃的東西
要吃進自己的肚子里
今日家鄉味推薦
青州羊肉灌湯水餃、昌樂馬宋餅
青州羊肉灌湯水餃
湯汁爆出,芳香四溢
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餃子是中國的傳統美食,在國人心中的地位可謂至高無上,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餃子發展到今天,品種和風味也越來越豐富,大的、小的,甜的、咸的,蒸的、煮的,花的、素的,應有盡有。
青州羊肉灌湯水餃,咬一口,湯汁爆出,芳香四溢,才下舌尖,又上心間。
制作方法
千家餃子味不同,要想羊肉水餃好吃,用料當講究:務必選擇三分肥、七分瘦的羊肉。
肉餡剁好,加姜末,去腥。香菜留桿去葉,大蔥只要蔥白,切末調味,添加香油,往一個方向不停攪拌,水餃灌湯的奧秘也就藏在了其中。
調
餡
包水餃
皮子講究搟得薄,餃子講究包得小,包時肉餡要隨時攪動,這樣煮餃子時肉一收縮,湯就出來了。
一餃一形一態,百餃百餡百味,餐桌上,羊肉灌湯水餃雖是最后上桌,卻起著壓軸責任,更是整桌菜的靈魂。肆無忌憚、風卷殘云,最放松的吃飯狀態一定要留給最家常的水餃。
美
味
中國人對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鄉,是懷舊,是留戀的味道。這份情感樸素,但有力量。就像一盤羊肉灌湯水餃,雖然家常,但也蘊含百般思鄉滋味.....
昌樂馬宋餅
面食是北方人的主食,品種繁多,各地都有自己代表性的面食。起源于昌樂縣營丘鎮的馬宋餅就是當地最具代表性的一道傳統面食。憑借油豐而不膩、微咸透清香的特點,馬宋餅受到人們的喜愛,不僅走出了昌樂,而且享譽省內外,被評為“中華名小吃”、“山東名小吃”、“濰坊名吃”。
油豐柔軟食不膩
馬宋油餅三頁成,烙花細碎似繁星。油豐柔軟食不膩。微咸當中透香氣。熟而不糊色澤艷,垂手一抖即三片。開人胃口保體健,吃之過后皆稱贊。
馬宋餅的來歷
據考證,馬宋餅起源于昌樂縣的馬宋,也就是現在的營丘鎮,故稱之為馬宋餅。相傳古時進京趕考之人多步行,經過長途跋涉,歷時一個多月的時間才到達目的地,而馬宋餅具有便于攜帶、存放時間長、耐消化的優點,因此深受各方趕考人的喜愛。
馬宋餅的制作
馬宋餅的制作不僅是面與水的碰撞,更是勞動與智慧的融合,推、拉、搟、掛、翻,一招一式皆功夫,從和面開始就不能馬虎。
馬宋餅和面要求是一斤面粉加六到七兩水,和的時候慢慢往里加水,不要一次性加足,最后有一個三不粘的要求,不粘盆不粘手不粘搟面杖。
當地人世代相傳,發展至今,馬宋餅的制作已經形成了一套完美熟練的技藝流程,和面、搋面、揉面、打油、醒面、做墼子、醮油、合墼子、搟餅、掛軸、烙餅、翻餅、晾餅、收餅,整個工藝流程十分嚴密,缺一不可,技術要求全面、嫻熟。
以前人們烙餅都是支鏊子,燒柴火,但是土鏊子不僅火候不好掌握,而且煙熏火燎污染環境,于是更加清潔、方便的電餅鐺逐漸取代了土鏊子。
馬宋餅烙成后,卷拿為一張,抻起來一抖擻即散為三頁。
微咸透
香
軟食不
膩
用馬宋餅卷上豬頭肉、土豆絲、雞蛋、啞巴辣椒、四喜丸子,葷素搭配,老少皆宜。
人瘦穿啥都百搭
人胖穿啥都白搭
原標題:《百吃不厭家鄉味|青州羊肉灌湯水餃、昌樂馬宋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