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高溫為蘆薈的生長帶來了適宜的溫度。六月的最后一個周末,從北京返鄉創業的昌樂人劉浩,陪著幾名客戶來到他位于昌樂縣首陽山旅游度假區的蘆薈種植基地進行考察。
來自日照的客戶劉琳是第一次見到大規模的蘆薈種植基地,她告訴記者,蘆薈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量逐年增加,他們有意向加盟到此類產業中。
也正如劉琳所說,市場上龐大的需求量,讓劉浩的蘆薈護膚品加盟店達到多家。作為幾年前回鄉創業,一頭扎進鄉村振興大潮的劉浩,正在加快推動蘆薈種植及科研成果轉化為創業成果。
回顧創業的歷程,劉浩最初的設想非常單純,因為父輩從事蘆薈種植,所以創業夢就從這里起步。“從北京回來就開始研究這個東西,它的生長、優勢和特有的功效等,包括市場前景,考察之后就覺著大有可為。”劉浩說,雖然對這個領域不陌生,但搞跨界也并非易事,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果,多虧有了好幫手。
劉浩口中的好幫手,一是他的創業團隊,二是濰坊市及昌樂縣的各類推動創業政策。為返鄉創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昌樂縣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及優質服務,讓返鄉創業人員留得住、站得穩,并形成典型帶動與示范,推動“歸雁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劉浩告訴記者,經過審核,他首先獲得了10萬元的貼息貸款,后來又獲得過10萬元的創業補貼資金,還參加了昌樂縣組織的創業培訓,讓他對創業這個陌生的領域,有了新認知和科學的規劃。“自古創業百戰多。在我們起步階段,縣里給出的創業培訓、貼息貸款等政策非常重要,幫助非常大。”劉浩說。
自確定為全國返鄉創業試點縣以來,昌樂扎實推進三年行動計劃,梳理返鄉創業相關政策,優化服務環境,力爭孵化成功一個,帶動扶持一批,形成“歸雁經濟”,用創業留住人才,用奮斗彰顯青春。
據昌樂縣人社局創業指導科劉學祥介紹,依托職業農民孵化基地、職業農民講習所,昌樂成立了濰坊創業大學現代農業學院和濰坊職業農民創業學院,開展返鄉人員創業培訓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建設濰坊市返鄉農民工創新創業基地,以“六大農業聚集區”為載體,引導返鄉人員創新創業,一大批“農創客”“農創體”脫穎而出,同時打好鄉情牌,念好“引才經”,引導在外“鄉賢能人”返鄉創業。
創業過程艱辛,但劉浩站穩了腳跟,成立的蘆薈種植合作社,面積擴大到了多畝,成員20家,種出了質優的鮮蘆薈。但他發現,經過最初的快速發展期后,合作社的壯大遇到了瓶頸,主要是因為產品附加值太低,影響了進一步提升。通過創業和企業發展培訓,劉浩開始了新的規劃。
“研發生產蘆薈系列護膚產品,搞精深加工,提升產品附加值,這樣才能有更高的效益,再就是推廣蘆薈產品,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它、使用它。”劉浩說,這如同是二次創業,起步更難,但在各類創業政策扶持下,最終邁過難關。
如今,劉浩的合作社成員每戶年均增收8到10萬元,還吸收了40余名大學生共同奮斗,并力爭實現年蘆薈種植面積突破畝,加盟店突破家。(記者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