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風調雨順,玉米畝產突破了斤!”10月10日,在壽光上口鎮廣陵二村舉行的濰坊秋收秋種工作現場觀摩推進會議上,種糧大戶李萬群介紹道,他種植的畝玉米迎來豐收。記者從濰坊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目前我市秋收已接近尾聲,秋種正如火如荼開展。今年全市秋糧應收面積.87萬畝,截至10月9日,收獲面積.11萬畝,小麥已播面積.28萬畝。
一百畝玉米 不到一天收獲完
10月10日上午,濰坊秋收秋種工作現場觀摩推進會議在李萬群的玉米田里舉行,這里是濰坊市農科院的百畝方試驗田,二十多個青貯、籽粒玉米品種共同接受來自全市農業專家和種糧大戶的“考驗”。
玉米籽粒收割機的亮相讓人大開眼界。只見一臺雷沃谷神GK玉米籽粒收割機緩緩駛入農田,帶皮玉米被“吞入”收割機,不到5分鐘,一畝玉米收割完畢,從收割機里“吐”出來的是金燦燦的玉米粒。再看剛被收獲的玉米地,沒有一粒遺落的玉米。
“機械化是農業發展的必然,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大田種植的高效和利潤。”李萬群說,畝玉米收割、脫粒、烘干用不了一天,可直接售賣,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
“這效率簡直太高了,如果靠人工收玉米,幾天也收不完這畝啊!”來自昌樂的一位種糧大戶李國輝感嘆道。在場的種糧大戶們也迫不及待地查看機收玉米的效果,有實力的大戶也在盤算著入手一臺這樣高效的農機。
今年48歲的李萬群是土生土長的農民。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農村,不忍心看到肥沃的農田被荒廢,從年起,他拿出所有積蓄,還貸了一部分款承包土地種糧,如今共種植了畝地,并成立了合作社。年又購置了收割機和玉米烘干機等設備,全力發展大田機械化和標準化種植。
嘗試新品種 種地也有高收入
壽光是蔬菜大市,廣陵二村不少村民以種菜為生,但李萬群卻堅持種糧。“種菜確實來錢快,但風險也高。種糧利潤雖低,但來得穩,這么好的地不種糧也可惜。”李萬群說,雖說種糧穩當,但也不容易,仍然得“靠天吃飯”。年剛承包土地種糧時,就遭遇了大旱天氣,幾百畝玉米減產嚴重,賠了不少錢。
李萬群沒有氣餒,種糧看天時,也要靠技術。他每天研究政策、學習技術,一有空就去上培訓班,還與濰坊市農技站專家建立了良好聯系。通過系統學習,李萬群成了種糧專家,經常被農戶邀請去指導。
李萬群還不斷嘗試新品種。他與濰坊市農技站合作的百畝方試驗田內的二十多個品種各有千秋,其中鑫銳25品種最適合當地種植。他打算進行推廣,帶動周邊村民種植學習,讓大家通過選用優良品種和科學種植來實現增產增收。
“總算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通過機械化和技術,大大降低了種地成本。通過良種和科學管理,產量也大大提高。”李萬群自豪地說,他的玉米今年畝產最高突破了公斤,目前市價每公斤約2.4元,比往年價格高很多,扣除成本,畝玉米純利潤保守估計也有五十多萬元。
科學、高效的大田種植給李萬群的生活也帶來了巨大改善,成了十里八鄉的富戶,不僅住進了新房子,還供兩個孩子順利讀了大學。對如今的生活,李萬群感到很滿足。
秋收近尾聲 秋種已接近四成
據統計,今年全市秋糧應收面積.87萬畝,小麥意向種植面積.72萬畝。截至10月9日,全市秋糧收獲面積.11萬畝,收獲進度82.38%;小麥已播面積.28萬畝,播種進度39.83%。總體而言,我市秋收已近尾聲,秋種已接近四成。
對于廣大種植戶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