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井中原半犬羊,縱橫大劍與長槍。
晝烽夜火豈虛目,左觸右蠻皆戰場。
丁鶴未歸遼已家,杜鵑猶在蜀堪王。
此生不識連昌樂,目送孤鴻空斷腸。
萬井:古代以地方一里為一井,萬井指人煙繁盛,千家萬戶。藝虛日:沒有空閑的日子。左觸右蠻:《莊子,則陽》:“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日觸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日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這里用蝸角上的兩國為爭地而征戰,比喻金與元之間的戰爭。
這首詩寫金末戰亂中,詩人的懷歸思緒。在戰亂不息的時代,特別是朝代更迭的時候,許多讀書人,都會對戰爭進行思考,圃干家國之念的、基于義與不義的和超出二者之上的考慮都有存在。李俊民對金、元之間的爭斗的認識,就超出了家國之念和對義與不義的判斷,認為兩家的征戰,與蝸角之上觸氏與蠻氏的爭斗沒有兩樣,殺伐征戰和此疆彼界帶給百姓的只有荒涼的日月和物是人非的痛苦。詩人在結尾時慨概嘆:這一生從來沒有識得太平景象。痛心之言,也是所有普通百姓的心聲。
作者:天步子
校稿:游金地田世澤
本文屬于公益用途,意在發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