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省政府網站發布的年山東省政務公開第三方評估報告顯示,在評估的16家市政府中,我市以97.的高分名列第1位;而在評估的家縣、市、區政府中,壽光市、諸城市、坊子區、安丘市、青州市、昌樂縣更是包攬了前6名。
我市的政務公開工作,不只實現了市級的“一枝獨秀”,也實現了市縣兩級的“花開滿園”。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推行政務公開,是政府服務人民、依靠人民,對人民負責、接受人民監督的重要制度安排。“去年以來,我們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全面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和結果‘五公開’,政務公開的制度化、標準化、信息化水平明顯提升,發布、解讀、回應銜接配套的政務公開工作格局逐步完善,讓‘政事兒’真正走進了群眾心里。”市政府辦公室政務公開辦主任韓剛說。
重數量更重質量以回應公眾關切作為工作重點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政務公開在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搭起了溝通聯系的橋梁紐帶。
政務公開,應該公開什么、怎樣公開才能搭建起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溝通聯系的橋梁紐帶?在數量與質量的博弈中找到平衡點,圍繞群眾關切點做好發布和解讀至關重要。
公開是常態,不公開是例外。年,我市各級政府及其部門通過政府網站等平臺主動公開政府信息23萬余條,平均每天余條。
誠然,數量是一方面,質量才是政務公開的關鍵。
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積極主動回應社會關切,讓公眾不僅知道是什么,還知道為什么、怎么做,這才是政務公開的意義所在。去年以來,我市政府公開工作聚焦高質量發展,主動公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鄉村振興、經略海洋、“三大攻堅戰”等相關信息1.1萬余條;聚焦優化營商環境,主動公開優化涉企服務、權責清單、“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等相關信息4.2萬余條;聚焦強化社會監督,主動公開重大建設項目、國資國企、行政執法、財政預決算等相關信息1.2萬余條;聚焦群眾關切,主動公開社會保險、公共文化體育、食品安全、產品質量等相關信息余條。
除主動公開外,年全市還收到政府信息公開申請件,內容主要涉及土地征收、房屋征收補償、城鄉規劃、市場監管等方面,全部依法依規答復,有效保障了市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同時也增強政府了公信力、執行力。
持續強化平臺建設服務群眾“不打烊”
打開濰坊市政府門戶網站,政務公開的鏈接即映入眼簾。在市政府信息公開專欄,最新公開、政府文件、政策解讀等,條分縷析,內容龐博而又不失條理;權責清單、雙隨機一公開、食藥品安全、環境保護等搜索熱詞在界面上清晰顯示。在搜索頁面上隨機輸入“人才”一詞,點擊搜索后,關于人才的余條政策、文件立即被檢索了出來。
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網絡業已成為政務公開的主陣地。信息的流動與展示伴隨著網絡的發展變得便捷與高效起來。我市依托市政府門戶網站政府信息公開專欄集中發布各類政府信息,進一步完善信息檢索、查閱、下載、無障礙瀏覽等功能,對社會普遍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