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大眾日報」
9月1日,走進位于濰坊市昌樂縣的山東漢唐電動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車間,一排排造型新穎的電動汽車盈滿視野,生產線上工人們正開足馬力、爭分奪秒忙生產。手剎裝配、地毯裝配等各條流水線井然有序、中間整車來回試行;車間外叉車不停卸載汽車外圍,整個廠區火力全開。
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誰能駕馭“新”字,誰就能獨領風騷、屹立潮頭。漢唐電動汽車生產如火如荼的場景背后是企業自主創新、加壓奮進的不懈努力。去年下半年,企業整合外部產業和技術資源,自主研發了符合新能源汽車標準,且搭載主動均衡BMS的三元鋰電PACK及與其匹配的動力系統,并于今年8月10日實現了搭配主動均衡BMS的鋰電池產品集中批量下線。
“目前,新產品訂單滿滿,供不應求。技術創新與升級切實為企業發展增加了強勁動能。”山東漢唐電動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金泉坦言,“漢唐主動均衡BMS鋰電,與傳統被動均衡技術相比具有更穩定、長續航、長壽命等明顯優點,能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
創新無止境。企業鼓足士氣,在千帆競渡的創業大潮中劈波斬浪。為攻克低速電動車在丘陵、山地等地形爬坡時,普遍存在電機負載過大、放電電流過大、續航里程偏短等問題,與國內優秀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正在自主研發自動變速兩檔后橋。該產品可根據道路、車速與放電電流變化,自動進行高、低檔位轉換。“下一步,將繼續加大技術創新力度,開發遠程監控技術,真正實現電動車輛網絡平臺化、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為老百姓提供安全、節能、舒適的新能源電動車。”張金泉表示。
這僅是昌樂縣新能源汽車行業自主創新之一瞥。放眼昌樂全縣,企業以自主研發和原始創新激發新動能的故事幾乎每時每刻在上演。敢于探索、苦練內功,濰坊英特工貿有限公司正是以“一根筋”式的態度,下活創新棋局。短短6年間,企業在國內高端PE手套市場占據領先水平,擁有15項實用新型專利,是賽百味、麥當勞等全球強企業的主力供應商。本著研發一代產品、儲備二代新產品的原則,截至目前,共研發了6代PE手套。今年新上年產80億雙TPE(CPE)手套項目正在建設中。
旗下擁有“藍天”“賽菲爾”兩大品牌的山東藍天首飾有限公司,也是攥緊自主創新這把“金鑰匙”的典型代表。始終將產品研發作為企業發展的戰略核心,無論是開創“無焊料焊接技術”,研制含金量高達.9‰的無焊料黃金首飾;還是研發設計出琺瑯彩、古法金新產品,上馬自動化機織鏈設備,提升產品質量,都讓“賽菲爾珠寶更純更有價值”的品牌定位愈發響亮。
“專精特新的靈魂是創新。”近年來,為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推動技術進步和創新能力提升,昌樂縣積極引導中小企業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化發展路子,取得了明顯成效。近日,昌樂縣又有昌樂金圣紙業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技術中心被認定為年度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截至目前,全縣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15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7家,無論是數量規模,還是能力水平,都達到歷史最好紀錄,范圍涉及化工、造紙包裝、裝備制造、黃金珠寶等多個領域。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張鵬通訊員李雯袁永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