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藍位”限時免費停車位,有他們的悉心勸導;困境兒童的“希望小屋”,有他們的溫馨幫扶;街頭巷尾疫情防控一線,他們與醫護人員并肩戰斗……他們,都有一個相同的名字:青年志愿者。
奏響“紅藍交響曲”
“同志您好,您的車沒有按照箭頭方向停放,麻煩您調個頭吧。”在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新華甲巷,一名身穿“紅馬甲”的青年志愿者在路邊“小藍位”旁,對正在停車的車主進行文明勸導。
自濰坊市委開展限時免費停車這一惠民工程后,“停車難”這一困擾廣大市民的長久難題終于得到了解決,街頭背巷的“小藍位”成為了濰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為積極引導市民充分享受這一惠民舉措,濰坊的青年志愿者們穿上“紅馬甲”,走近“小藍位”,利用自己的閑暇時間,對限時免費停車進行文明勸導。濰坊各級團組織也充分發揮帶頭示范作用,通過團干部帶動家人、輻射社會,吸引更多青年志愿者參與,并聯合各類青年志愿者服務組織開展專業培訓,讓限時免費停車志愿服務更加專業、更有溫度。
一名志愿者正在對車輛放置溫馨提示卡。
目前濰坊各級團干部帶頭認領服務路段余處,開展限時免費停車志愿服務累計小時,帶動全市青年志愿者參與限時免費停車志愿服務1.5萬人次。除此之外,廣大青年志愿者積極響應市委號召,圍繞黨政中心工作,積極參與引導有序公交乘車、推廣使用普通話等文明勸導志愿活動,由點及面、由小促大地發揮宣傳引導作用,使文明出行、文明用語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中浸潤群眾心底,融入日常生活。
用愛筑就小屋夢
嶄新的櫥柜、明亮的房間、柔軟的床鋪……這是一間原本地面坑洼不平、燈光昏暗的房間改造而成的“希望小屋”。“終于有了一間既寬敞又溫馨的小房間了!每到周末,哥哥姐姐們還會來看望我,這也讓我堅定了好好學習,長大后回報社會的信心。”今年14歲的小童告訴記者,能夠擁有這樣一間屬于自己的溫馨小屋,是她夢寐以求的一件事。
為讓困境兒童擁有一個干凈、整潔的生活學習空間,團市委在全市發起“希望小屋”兒童關愛項目,得到了廣大青年志愿者的大力響應。他們積極走訪各類家庭,為困境兒童送去必要的生活學習用品和常態化幫扶。在全市已建成的處“希望小屋”的基礎上,全市多名青年志愿者,按照2:1的比例,常態化結對幫扶名受助兒童,為他們提供課業輔導、親情陪伴、心理輔導等志愿服務1.2萬人次,幫助他們實現微心愿多個。
志愿者為“希望小屋”捐贈取暖器。
孩子的成長既要“扶智”,更要“扶志”;既要有“物質煥新”,更要有“精神煥彩”。青年志愿者來自各行各業,他們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在節假日期間組織開展“心手相牽”感受城市、“希望少年行”紅色之旅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孩子們觸摸城市跳動的脈搏。據了解,目前全市有超過名的青年志愿者積極響應鄉村振興和“牽手關愛行動”等項目的號召,結對幫扶0余名6至16歲農村兒童,實現對農村青少年群體的常態化聯系,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希望小屋”小主人感受城市。
沖鋒防疫第一線
“小伙子,你看看我這健康碼怎么打不開?”“同志,這疫苗接種后有沒有什么注意事項啊?”這一幕出現在高新區新城街道社區設立的疫苗接種站。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濰坊的廣大青年志愿者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有力有序有效參與疫情防控工作。
在各級團組織協調統籌下,2.9萬名青年志愿者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們活躍在大街小巷、城市社區、網絡平臺和疫苗接種點,用自己的所能為群眾提供便捷的服務。其中,多名青年志愿者協助部分街道、社區開展居民情況登記工作,超過3名返鄉大學生把參與疫情防控、疫苗注射等志愿服務作為假期實踐課程,為家鄉防疫增添一臂之力。
青年志愿者在疫苗接種點開展志愿服務。
各縣市區團委主動對接青年志愿者隊伍,協同合作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高密團市委充分發揮青年志愿者優勢,主動走進居民小區,協助疫苗接種點做好宣傳、動員、協調等工作;昌邑團市委組織青年志愿者到衛生院、社區疫苗接種點,協助維持現場秩序,并進行宣講動員;昌樂團縣委召開動員大會,組織青年志愿者通過實地走訪、電話詢訪等方式,對包靠的社區進行新冠疫苗接種情況排查。
下一步,團市委將充分發揮青年志愿者先鋒模范作用,廣泛動員廣大青年加入志愿服務隊伍,用雙手塑造未來,用行動傳達友愛,弘揚志愿精神,優化社會環境,為現代化品質城市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攝影:張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