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
全面小康
他戴著眼鏡,看起來斯斯文文,做起事來卻雷厲風行;他肯于吃苦,90后的他在脫貧攻堅戰中儼然一個成熟“硬漢”形象;他用心用情,當好貧困戶的“娘家人”;他秉持“扶貧工作不可使蠻力,更需動腦動情”的理念,緊密結合實際,在鄌郚鎮精準扶貧工作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就是鄌郚鎮扶貧辦主任賈亮亮。
“聯動共商”工作法助力省定貧困村脫貧
鄌郚鎮3個省定貧困村均地處鎮區西北部丘陵地帶,村莊相距不遠,群眾生產生活方式相近,立足這一實際,賈亮亮創新提出了“三村聯動,共商脫貧”工作法,以便更有效的整合資源,幫助3個省定貧困村找到最合適的脫貧道路,切實加快脫貧步伐。
共商謀思路。每周一次組織社區干部、貧困村干部,“第一書記”及扶貧辦等有關部門共同商討,除對上周工作進行梳理總結外,還要求各村“第一書記”和村支部書記逐一匯報本周脫貧工作計劃,與會人員分別發表意見,集思廣益,匯總后整理形成本周工作目標,每周進行一次對標考核,確保省定貧困村扶貧工作周周有計劃、事事有安排、人人有責任。
試點找門路。省定貧困村“摘帽”只是前提,打造屬于本村的特色產業,實現“造血式”穩定脫貧才是關鍵。本著貼近實際、實事求是的原則,賈亮亮分別為3個村制定了穩定脫貧的產業發展計劃,沙埠溝村、東山旺村、西官莊村分別探索出了“鄉村旅游+研學”、特色種植、光伏發電的穩定增收新路子,實現了“一村一特色”。
東山旺櫻桃大棚
黨建扶貧“兩手抓”架起脫貧致富橋
農村富不富,關鍵在支部。賈亮亮同志有四年的組織工作經歷,在有序有力推進精準扶貧工作中,他找準脫貧攻堅和基層黨建契合點,不斷提升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實效,把黨建優勢轉化為扶貧優勢,奮勇跑出脫貧攻堅“加速度”,全力畫好全面小康“同心圓”。
在強有力的黨支部引領下,3個省定貧困村跑出了脫貧攻堅的“加速度”。其中,沙埠溝村積極發展鄉村旅游,打造了沙埠溝民俗旅游村,既給鄉村帶來了生機活力,又把村民閑置的房間充分利用,增加村民和村集體收入。東山旺村發展大棚櫻桃種植,建設高標準櫻桃大棚2座,為村集體每年增收3萬多元,間接帶動周邊群眾發展櫻桃種植20余畝,每戶每年增收1萬多元。西官莊村依托“光伏—超市”項目,每年收益7萬多元,除用于貧困戶分紅外,其他收益全部用于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如今,3個省定貧困村早已舊貌換新顏,業興、民富、村美、人和,是當前3個村最真實的寫照。
“項目+企業+貧困戶”模式帶動貧困戶“四輪”增收
為了構建帶動脫貧長效機制,賈亮亮積極對接山東偉圣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在推進過程中創新形成了“項目+企業+貧困戶”模式,為貧困戶帶來了項目分紅、土地租金、務工工資和金融幫扶等穩定收入。年公司為貧困戶分紅40.5萬元,流轉貧困戶土地畝,吸納30多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就業,每年每人增收10元,實現穩定脫貧;通過金融扶貧帶動60名貧困人口脫貧,每人每年增收0元。
扶貧
用心、用腦、用情
俯下身子,腳踩泥土,上足發條卯足勁。站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有理由相信,有千千萬萬名像賈亮亮一樣真動腦、真扶貧的扶貧干部,必能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