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語言本身是生動的,充滿吸引力的;但是,進入課堂的語言學習卻并不是如此。依靠老師講、學生記的傳統語言教學模式,使得英語課堂少了生機與活力。那么,如何在英語課堂上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基于課堂的語言學習過程變得有生命力,相信是很多老師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部分便是興趣,尤其是低年齡段的學生。小時候,我們都喜歡聽故事,因為故事中有鮮明的人物和生動的情節。那么,在課堂上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也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更容易進入學習情境,也符合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心理特點。這種以故事為主要教學素材,以故事的搜集、選擇,故事的呈現,故事的分析和評價為主要環節,組織、設計、開展教學的方法就是故事教學法。
故事教學法如何開展?
(一)Warmup(準備活動)
老師可以通過簡單的歌曲或游戲復習之前所學習的單詞或句子,活躍課堂氣氛;或者問幾個與故事內容相關的簡單問題,讓學生結合實際思考討論,以導入故事情節。
(二)Presentation(呈現過程)
1、介紹故事名稱。讓學生說說與該話題相關的內容,預估他們對話題的了解程度。孩子們可以用英語也可用母語回答,重點是要打開思維。還可以借助圖片、手偶等教具的幫助,讓學生猜猜故事中會發生什么。這樣既可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又可讓他們發揮想象力,更早地進入故事情境中。
2、講故事。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切記照著書本朗讀,要盡可能地豐富該過程,必要時可以加入詞匯語法教學。比如,在情節跌宕起伏時,肢體語言、聲音和面部表情等也要相應配合;在出現重點詞匯和句子時,可作適當的解釋;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還可以安排學生即興表演小片段,增強其課堂參與感。
(三)Practice(操練)
學生可以在老師幫助下,通過圖片、電腦課件等指示性的教具復述故事;還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根據故事內容分配角色,進行角色扮演。
(四)Follow-up(拓展活動)
可以讓學生朗讀他們最喜歡的故事情節;和學生一起討論關于這個故事的一些感想;或者讓學生們開動腦筋,改寫故事內容;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制作故事書,開展舞臺劇比賽等。
參考以上步驟,老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在英語課堂中適當引進故事教學法,并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創造性地設計適合學生的各種活動。
故事素材哪里來?
既然要開展故事教學法,故事積累必不可少。那么,好的故事素材從哪里來呢?在這里,小編要向大家隆重介紹外研社自主研發的、專為中國5—12歲的青少年精心打造的零起點英語分級讀物——《悠游國際少兒英語讀物包》。
在語言使用上,它充分考慮了進階性和適齡性,能有效地培養學生英語語感。
在故事內容上,它注重人文性,能夠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啟發學生思考、創新。
在故事類別上,既有原創故事,也有經典故事。從3級開始,還會增加非故事類的文章,讓孩子們不僅能學習語言,還能學習豐富的學科知識。
故事教學法,它能在課堂上呈現一個真實的語言環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運用英語的意識和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也便于老師開展和組織。在英語課堂上,老師可以結合實際,多多運用故事教學法,充分體現“用中學,學中用,學以致用”的新型教學理念。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收錄于話題#個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