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饒愛國著名人士,方孝寬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業,并積極傳播民主革命的火種,堪為后人典范。盡管謝世已近八十載,但這么多年之后的今天依然被人傳頌,正是因為他坎坷光輝的一生所留下的精神財富,既推動著那個時代,也跨越時空砥礪著后人奮勇前行。作為先生的后人,我也只是小時候像聽傳奇一樣從外婆口中獲知些許先生的軼事,但至今難忘,記著的不僅是故事里的傳奇,還有家族那份至高的榮譽。
近日,欣聞當地政協已申請?钣麑ο壬哪惯M行修繕,并對方氏家譜重新修訂,不勝感慨。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當地政府的這一善舉是對先生最好的緬懷!感慨之余,特錄先生小傳以示紀念。
——頑石
贛東近代教育前驅方孝寬先生
文|方笛鳴
方孝寬,譜名初桂,字未曇,號獲莊居士,原上饒縣廣平鎮人。清光緒十一年(公元)生。幼時天資聰慧,勤奮好學。七歲就讀于城東效東瓦窯林經邦家塾,很受林老先生賞識。光緒二十三年(公元)喪父,孝寬居長,其下尚有幼弟二人。年僅十三歲的他,不得不與其母葉老夫人一起,為缺柴少米的家境分擔憂愁,只好輟學在家。
林經邦先生聞之,親登家門,向方母表示愿免費教授,并極力進言:孝寬聰慧過人,將來必成器材!方母終被林老先生的撫言相勸而感動,節衣縮食,讓孝寬繼續入學深造。先生的國學基礎,始奠于此。
公元年,其時科舉廢,先生準備應童子試,奈為同鄉學生嫉妒,以先生冒籍(先生原為南城縣人,遷居上饒已六世),故科舉考試未成。嗣后,在城北效王家壩尼姑庵設塾館,親授《四書五經》課,門下受業中有繆正、潘嗣熙、蘇惠桂、林中梅等,均在先生執教下成才。之后,先生罷館赴南京應兩江優級師范學堂考試(即南京大學前身),遂以優分錄取。兩江優師與北京京師大學堂,系在洋務運動中分設南北兩地的高等學府,江西學子有上饒楊殿香、弋陽張景仲、廣豐徐金崧、波陽王合仲等,學制四年。時任兩江優師的學監,是臨川縣的李梅庵,他對先生文采尤加青睞。閱示先生文卷后曾嘗批獎墨金若干元。從此以后,先生主攻西洋文學,又很有造詣。曾在信江中學、鵝湖師范親授英語課。全國昆蟲學家、鄉人楊惟義教授英語入門,實得益于未曇先生,故先生又以西洋文學之冠稱著鄉里。
清宣統元年(),先生二十三歲,在兩江優師以優等成績畢業。曾被校方選派赴英留學,又因家計維艱,未能成行。其時,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運動已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目睹清庭朝政腐敗,即順從潮流,在南京秘密參加了同盟會。同年返里,以興辦地方教育事業為掩護,從事民主革命運動,并在城區創辦上饒縣公立小學,自任校長。年,辛亥革命勝利,先生任同盟會上饒分部長,積極傳播民主革命的火種。年,袁世凱下令撤掉柏文蔚、李烈鈞、胡漢民國民黨三都督,繼而大捕革命黨人。先生被北洋軍閥地方勢力指令通輯。先生聞訊,倉惶出奔,沿鄭家坊,浙皖贛邊界北走,直達山東濟南。在山東滯留期間,參加了以于右任為首的討袁第二方面軍,并任第二混成旅參謀長兼昌樂縣守備。未幾,討袁軍敗北,遂繞道日本長崎返回故里。不久,洪憲帝廢,先生便在縣城出任信江中學校長。在任信江中學校長期間,他聘人不限地域,唯賢才是舉,并致力于充實學校的圖書儀器設備,故校務日有起色,聲譽卓著!
年,信江中學經費由信江書院學款改為省款,易名信江代用中學。隨著學子猛增,原信江書院校舍不敷使用,又于城東隅考棚舊址興辦分校。年,因先生主持的信江代用中學學生毆打省參議員葉茹之,被興訟離職。
追憶先生在信江代用中學經營寒暑六載,人才輩出,桃李盈門,而先生卻自身清廉,家無剩米。先生的文章道德,堪為后人典范。在先生門下受業者有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創建人黃道、上饒縣第一個共產黨員徐明高、前江西農學院院長楊惟義、前中正大學校長林一民、大學教授方銘竹、徐先兆、徐治、楊大膺、國民黨高級將領黃維,以及前江西人大副主任黃賢度等,均為省內外乃至國內外著名人物。
年后,孝寬先生赴北京、上海兩地執教。曾在南方大學中文系任教授,主講“國學概論”和“中國學史”。年北伐軍光復上饒,先生又從上海回歸,在方志敏領導下,參與改組國民黨上饒縣黨部,改組后先生被選任宣傳委員,與學生游秀伯、方銘竹、鄧必貴、楊大膺共事。在此期間,先生出面邀請邵式平到縣主講“談共產主義”,此舉曾轟動一時,對開展當時的“工運”“農運”工作,可謂不遺余力。與此同時,先生還鼓勵次子迪亨投考北京中俄大學,攻讀俄文政治系;先生三子迪貞,愉快地接受方志敏的選送,赴武昌參加毛澤東主辦的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結業后被中共組織分配到湖口、星子兩縣任農運特派員,年8月1日,參加了震驚中外的“八一南昌起義”!
年“四一二”事變后,李烈鈞跑到上饒,成立江西省臨時政府,大肆捕捉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先生的得意門生游秀伯、鄧必貴、楊大膺等均在通輯之列,先生以保護進步青年為己任,憑著自己的聲望,被李烈鈞聘為省財政廳秘書長,暗中卻為游、鄧、楊等諸生通風報信,使他們免遭迫害。同年下半年,先生離饒,到浙江紹興、湖州、龍游、武義等縣主幕,因為上述幾縣都是先生門生或好友出掌縣政。直到抗日戰爭爆發前夕,才從浙江回省,不久又被第五行政專員公署聘任行署主任秘書兼主浮梁縣政。
年,先生因患高血壓,返饒休養。其時,正是靈溪“祝同中學”籌辦之際。一天,上饒專員易希亮親臨先生家門,商邀先生去靈溪參觀,先生信以為真,偕同前往。誰知這天正是“祝同中學”舉行開學典禮,易專員事先未征求先生意見,便在全校教職員生大會上,即席宣布“方孝寬先生任祝同中學副校長,今天正式任職!”隨著臺下的熱烈掌聲,弄得先生不知所措,啼笑皆非。從此以后,先生晚年仍執教鞭,重返講壇,往返于祝同中學、上海誠明文商學院、信江農校之間。
年12月26日,先生以腦溢血癥不治謝世,享年五十九歲。遺著有《國學概論》《獲莊詩集》《獲莊文集》和短篇《異伶傳》《地方文史考證》等。先生平生不置產業,以藏書為自娛。逝世當日適值上饒縣參議會會議期間,會中臨時動議,由地方財政撥款五萬元,以資喪費。先生生平藏書,在贛東北地區可稱“桂冠”,計有《四部叢書》《廿四史》及贛東北各縣《地方志》和中外善本圖書數萬冊之巨。雖歷經戰亂,仍保存良好。先生生前曾再三叮囑子女,不得變賣珍藏傳世書刊,如遇太平盛世,可無償捐贈國家圖書館,以餉鄉里好學之士。可惜在人妖顛倒的十年浩劫中,除《四部叢書》拾貳大箱幸存外,余者被“紅衛兵”毀于一旦,幸存的珍藏《四部叢書》一書,方氏昆仲遵先生生前所囑,現已無償贈送上饒市博物館收藏,以慰先生在天之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