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涼爽的下午,昌樂二中歷史學科終于迎來了籌劃已久的學科研討會,正如趙素芹主任所說,“從9月6日就開始調度,期間各種活動、工作不湊巧,就在昨天還波折不斷,終于在今天下午如期舉行了。”
下午第一節課后,大家就從四面八方紛紛趕往了孔子像前,準備拍攝歷史大家庭的“全家福”。
笑容像花兒一樣燦爛的大家庭
趙素芹主任致開場詞,“新學期開學已有月余,請老師們反思一下開學以來都做了些什么工作?如何能做的更好”。
研討會的第一項議程是由五大團隊責任人介紹新學期的思路、做法。
賈江虹老師負責的是“新課標、一法三綱學習”項目,賈老師首先闡述此項目的目標為:“回到原點通過學說做,以一以貫之的態度對趙校長系列小冊子、一法三綱、新課標解讀進行全員學習、分組研討,達成效果”。又從“教研會商認真學習本項目書、個人學習與集體研討相結合、制定修改十五三一發展規劃、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等幾個方面介紹具體內容。
于海泉老師負責的是“整合課程文本的學習、使用、修改”項目,于老師提到對于整合文本的研究應有自己的眼光,有自己的理解,不能人云亦云;對每個環節都要讀細;對文本的批判修改要緊扣單元主題,借鑒不同版本、不同學科,不斷完善。于老師更提到要把對文本的學習、使用、修改用在平時,讓其成為常態。
劉海容老師負責的是“課堂創新”項目,劉老師基于上學期歷史課堂存在的問題,提出本學期歷史學科課堂項目管理的核心是課堂創新,要打造更有歷史味、能更好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課堂;要消除知識和方法的灌輸,消除人為的程序化,實現每一個孩子的真實學習。為實現這一目標,提出六個方面的具體措施:①繼續研究“任務驅動,情境體驗,真實探究”的歷史課堂。②搞好課堂調研。③充分利用公開課,提升課程、課堂水平。④搞好磨課,堅持一月一次精磨,做好過程記錄和磨課總結,用磨課提升課堂水平。⑤摸索打造單元教學下不同課型的課堂設計。⑥備課設計調研。
宇欣亮老師負責的是“導學案創編”項目,宇老師結合學校正在舉行的“導學案、課堂設計展示評比”活動對導學案的創編提出具體要求:導學案創編要以學生為本,突出育人立意;要突出“任務驅動、情境體驗、真實探究”要求,設計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系,有較強的探究價值和思維含量;要體現單元設計思路,避免碎片化;要體現對整合課程文本的學習使用。
任麗萍老師負責的是“教師專業發展”項目,任老師提到教師的專業就是我們的立身之本,我們應該人人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像歷史學家一樣研究歷史,像命題專家一樣研究高考,像學科主任一樣研究課標與學科素養;所有老師通曉學科要義,理解新課改精神,備好給予學生需要的一桶水。更是從讀書、課堂、研究、反思四個方面具體介紹教師專業成長的路徑。
研討會的第二項議程是由趙慶芬老師介紹暑假整合課程收獲。
趙慶芬老師以親身參與的暑假整合課程文本創編經歷來說明整合課程文本對自身專業發展大有裨益。整合文本以單元為單位,注重整體性,消除了知識的碎片化,這就指導我們在平常的教學設計中一定要有宏觀的思考,再有中觀的架構,后有微觀的設計。讓歷史更突出其線索性、客觀性,讓學生在大概念的引領下能夠深度學習,能夠透過研究訓練其歷史學習能力,形成其歷史學科的邏輯體系和思維品質。
研討會的第三項議程是由高春梅介紹單元整體學習做法。
高春梅老師以初一設計的第一單元《史前時期:中國境內人類的活動》導學案為例,系統介紹如何進行單元整體學習。首先是把握課標,進而分析教材,建構單元知識體系、能力體系、邏輯體系,又結合初一學生的具體學情,站在學生“學”的角度設計學習目標,最終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完成了單元整體學習。
會議過程中,歷史學科的每一位老師都認真傾聽,及時記下對自己有啟發的要點。
會議的最后,趙素芹主任帶領大家進一步梳理本學期的目標:堅決做到趙校長提出的“兩個消除、一個實現”(消除一切知識和方法的灌輸、消除一切人為的程序化,最終實現學生的真實學習)。為達成這個目標,堅決落實整合文本的學習、使用、修改與改變課堂學習方式、實現單元整體學習。
張杰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