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3日訊4月13日,中國樂器協會電吉他技術研究會第六屆“產、學、研、用”參觀交流會在濰坊昌樂啟幕。會上,昌樂縣鄌郚鎮黨委書記孟紅介紹了當地巧借吉他產業“東風”,積極引領企業創收、群眾增收的經驗做法。
據介紹,作為我國江北地區最大的電聲樂器產業基地,昌樂縣鄌郚鎮擁有樂器制造加工企業80多家,年產樂器近萬件套。從年開始,面對疫情,當地企業改變了以往單一的線下銷售模式,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積極開拓海外市場,使得“鄌郚樂器”銷量不降反增,有效帶動了產業發展、群眾增收。
在昌樂縣鄌郚鎮的樂器制造企業的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忙著組裝吉他。經過組裝、調試、包裝之后,一把把精美的樂器呈現在了記者面前。企業負責人趙衛國向記者介紹說:“我們這里的工人大部分都是附近村莊的村民。農忙之后,他們放下農具就可以到廠子里來打工,可以賺到第二份收入。經過培訓之后,一個月多賺幾千塊錢不成問題。”
記者看到,由于訂單較多,企業各條生產線都在全速運轉,工人們忙得不亦樂乎。然而在去年,這里還是另一番場景。趙衛國回憶說:“年,受疫情影響,我們的吉他銷量出現了明顯下滑。在這個危急時刻,當地政府積極與我們對接,建議我們轉變銷售模式,把優質的樂器放到線上銷售,轉戰國際市場。就這樣,我們開始大膽嘗試。在10個月的時間內,我們的單月銷售額由6萬元上升至萬元左右,企業收入明顯增加,工人們的收入也有了保障。”
如今,鄌郚鎮依托樂器產業園和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從源頭上把控產品質量,打造自主品牌,全力推動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產品暢銷日本、韓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借助一把把小小的吉他,昌樂縣鄌郚鎮走上了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閃電新聞記者李楊濰坊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