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蜱蟲活躍期
加上人們戶外活動增多
因此很容易被蜱蟲“盯上”
最近已出現濰坊市民被蜱蟲叮咬的情況
昌樂
近日,家住昌樂、今年77歲的王女士出現無明顯誘因的發熱并伴有周身酸痛、乏力等癥狀,而且有四天的時間了,在當地衛生院治療無果后,醫院就診。該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張玉榮接診后立即為王女士檢查,并詳細了解王女士的病史,通過與王女士交談了解到,王女士家住農村,最近曾打掃過舊羊棚。
張玉榮聯想到近期氣溫逐漸升高,正是蜱蟲活躍時期,懷疑王女士不明原因的發熱是由于蜱蟲叮咬引起的,抽血化驗結果也證實了張玉榮的想法,王女士血小板減少,NGS檢出新型布尼亞病毒,目前認為該病毒的主要傳播媒介是蜱蟲,攜帶病原體的蜱蟲叮咬人后,導致病毒進入人體而發病,或者通過直接接觸危重患者或帶毒動物的血液等體液也可能導致傳播。
濰城
無獨有偶,家住濰城區望留街道的方女士同樣如此,醫院進行治療后,目前已無大礙。
醫院急診科主任宋建華告訴記者,每年4月至9月都是蜱蟲活躍期,在吸血過程中,蜱蟲的唾液會分泌神經毒素,導致人體的運動性纖維傳導出現障礙,會引發呼吸衰竭,甚至可致人死亡。
被蜱蟲咬一定不能大意
近入夏季,“蜱蟲”頻上頭條
“9歲女孩被蜱蟲鉆進頭皮吸血1個月”的話題
沖上熱搜
山東多地疾控中心、醫院發布提醒
▼▼▼
蜱蟲是什么?
蜱蟲雖然被叫做“蟲”,但是卻是蜘蛛的“親戚”,屬于蛛形綱螨亞科。
蜱蟲表面通常呈紅褐色或者黑褐色。沒有吸血的時候體積非常小,吸血后身體會不斷增大,甚至可達小拇指指甲蓋兒大小。
蜱蟲喜歡在草叢、灌木叢、森林、草原或者山地等地方出沒。
蜱蟲的吸血部位一般在皮膚較薄,不易被搔動的部位。如人的頸部、耳后、腋窩、大腿內側、陰部和腹股溝等處,通常被發現的時候它就已經吸得“大腹便便”了。
蜱蟲有多危險?
蜱能攜帶傳播逾種病原體,逾種病原體對人致病。
蜱傳疾病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重癥患者可引起多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森林腦炎重癥患者可出現腦膜刺激癥,數小時內進入昏迷、抽搐、延髓麻痹而死亡。此外,萊姆病、新疆出血熱、Q熱、蜱傳斑疹傷寒、野兔熱、人粒細胞無形體病、巴爾通體感染等疾病也是以蜱為主要傳播媒介。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除被蜱蟲叮咬外,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存在“人傳人”的風險,接觸患者的血液和體液也可能被感染。
某些種類的雌蜱唾液腺可分泌一種神經毒素,引起急性上行性的肌萎縮性麻痹,稱為“蜱癱瘓”。如果作用于與呼吸有關的神經上較長時間,使呼吸受到抑制,人會窒息而死。
被蜱蟲咬了怎么辦
蜱常附著在人體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一旦發現有蜱已咬鉆入皮膚,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傷皮膚,還易將蜱的頭部留在皮膚內,應盡快找專業醫療機構取出。若無法盡快到醫療機構,可用酒精、乙醚等涂在蜱身上,使蜱頭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頭鑷子取出蜱。
蜱被取出后,叮咬處應做局部消毒處理,并隨時觀察身體狀況,如出現發熱、叮咬部位發炎破潰及紅斑等癥狀,要及時就診,診斷是否患上蜱傳疾病,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動史者,一旦出現發熱等疑似癥狀或體征,應及早就醫,并告知醫生相關暴露史。
即使未發現被蜱叮咬,從疫區旅行回來的人員也應隨時觀察身體狀況,如出現發熱等癥狀,應對疫區的蜱傳疾病保持警惕。
特別提醒
蜱蟲喜歡待的地方也是家養小動物們喜歡待的地方,所以我們在飼養寵物或牲畜的時候一定要對它們進行定期的檢查和清理哦!
都市中除大型公園、植被茂盛地區外
一般社區內極少有蜱類生存
無需過分擔心生活在都市里會被蜱蟲“纏上”
但夏季蚊蟲活躍
有不適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